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航空   1655篇
航天技术   517篇
综合类   286篇
航天   7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刘博  邓康耀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7):1570-1576
通过地面试验与高空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二冲程汽油机高空增压功率恢复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冲程增压汽油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二冲程汽油机排气系统的特性.针对性的设计了排气管系,合理调整排气管的长度以及收缩膨胀比,促进了汽油机的扫气过程,弥补了加装增压器带来的排气背压增大缺点.研究了增压后的汽油机在不同海拔处的功率和油耗特性,其输出功率与燃油经济性比原机都有所改善,能够适应高空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952.
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博  梁德旺 《航空学报》2009,30(9):1597-1604
针对某飞机设计了机身两侧进气的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Bump进气道),进行了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的三维内外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进气道的流场图谱,比较了唇口方案对附面层排移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带隔道的斜板式进气道与无隔道进气道的流场特征及附面层排除特点的差异。根据设计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斜板式及Bump进气道模型的风洞试验,通过试验对比,选择了较优的Bump进气道方案,并将不同模型比例和风洞、高空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计算条件、模型比例都与风洞吹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研究结果表明,Bump进气道气动性能优于斜板式进气道,采用“双斜切”唇口方案设计的Bump进气道能进一步增加排除附面层的效果,按高空条件计算得到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比按地面风洞条件计算值高0.02~0.03。  相似文献   
953.
基于群集智能的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波  覃征  邵利平  高由兵  王瑞 《航空学报》2009,30(9):1727-1739
为使各武器平台利用数据链(TADIL)交换和共享信息,自主协同计算实现多目标攻击决策,本文基于NASA/Ames研究中心提出的群集智能(COIN)理论,构建以作战单元为智能体(Agent)的协同多目标攻击决策模型,并通过定义Agent的贡献度扩展群集智能架构,用于解决分布式异构Agent造成的系统难以准确收敛问题。为提高收敛速度,减少求解过程中的盲目搜索和提高已形成解的收敛,研究加入了构造性启发和改进性启发两类启发方法。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同传统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减少了计算量,收敛速度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54.
在高空、低速、低雷诺数下,进行具有较强抗分离能力的新叶型研究,探索叶型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并发展相应的低雷诺数压气机叶片二维设计技术是十分关键的。本文进行了低雷诺数条件下二维压气机叶栅流场计算与对比,在探索高空、低速、低雷诺数对压气机叶型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以发展适应低雷诺数流动的、具有较强抗分离能力的新叶型为最终目标,进行叶型设计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探索,为最终突破低雷诺数下叶型设计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并为三维叶片优化造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5.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并联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工作马赫数范围0~5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特性,对一种内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变几何进气道进行了型面设计并对其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进气道在各典型工作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在不采用附面层抽吸的条件下进气道在各典型飞行马赫数下均能正常起动。以设计巡航状态和过渡工作状态为例,分析了反压变化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反压对进气道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进气道在过渡工作状态时,两流道之间存在气动耦合效应。文中还给出了进气道气动参数随飞行条件变化的特性曲线,初步研究了影响进气道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该进气道在典型飞行工况下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956.
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波  何迈  周焘 《飞行力学》2008,26(2):85-88
建立了基于真实地形数据和火力威胁区的航迹规划空间模型,结合具有概率突跳特性的模拟退火和群体并行搜索的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飞行器航迹规划方法。使用该算法对飞行器的攻击航迹在数字地图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航迹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57.
小型轴流压气机静叶排出口尾迹流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效镕  刘波  王庆伟  陈云永 《航空学报》2009,30(11):2045-2051
基于小型轴流压气机实验台,运用热线风速仪(HWA),对不同转速、流量工况下,静叶排出口尾迹流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对同一工况下尾迹区时均速度及湍流度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受前排动叶的影响,静叶排不同叶展截面处尾迹大小、尾迹中心位置存在着明显差异;沿展向叶根、叶尖附近湍流度明显高于主流区。同时,还对不同工况下静叶排尾迹区各统计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轴流压气机工况变化对静叶排出口尾迹大小、尾迹中心位置、尾迹区湍流强度以及雷诺应力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8.
介绍了一种由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发的新的图像压缩算法——ICER,并详细介绍了ICER算法的容错性能。通过ICER算法与现有的JPEG2000进行对比,重点讨论了其较强的容错性能和较低的算法复杂度在深空通信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9.
在全数字正交调制体制下,推导了辨识模式和非辨识模式的无记忆非线性HPA预失真方法及其自适应算法。鉴于Chebyshev正交多项式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点,提出基于Chebyshev正交多项式滤波器实现HPA的自适应预失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字预失真方法补偿效果好,自适应能力强,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60.
基于自适应连续蚁群算法的卫星星座设计(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泉  韩潮 《中国航空学报》2007,20(4):297-303
蚁群算法是一种解决多变量问题的新型启发式仿生算法。本文分析了卫星对地面的覆盖条件,提出用——/(n 1)重覆盖率来评价星座的覆盖性能,建立了以覆盖性能为目标函数的卫星星座参数优化模型。采用蚁群算法对卫星星座参数进行优化,为星座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连续蚁群算法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改进,提出蚂蚁种群数量的自适应准则,有效的提高了搜索范围与收敛速度。通过仿真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蚁群算法在星座参数优化有着明显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