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421篇
航空   2542篇
航天技术   498篇
综合类   260篇
航天   79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21.
The grid fin is an unconventional control surface used on missiles and rockets. Although aerodynamics of grid fin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 few considers the aeroelastic effects.In this paper, the static aeroelastic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by the coupled viscou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ith structural flexibility method in transonic and supersonic regimes. The developed coupling strategy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 interpolation and volume mesh motion schemes is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s.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a vertical and a horizontal grid fin mounted on a body. Horizontal f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ed fin is swept backward and the axial force is increased. The deformations also induce the movement of center of pressure, causing the reduction and reversal in hinge moment for the transonic flow and the supersonic flow,respectively. For the vertical fin, the local effective incidences are increased due to the deformations so that the deformed normal force is greater than the original one.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both the deformed and original normal forces experience a sudden reduction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leeward separated vortices on the fin. Additionally, the increment in axial force is shown to correlate strongly with the increment in the square of normal force.  相似文献   
822.
针对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难度较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元件的底层隔板法,并采用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公式推导,分析了元件用于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的原理,找出壁面剪切力和隔板前后压力差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元件隔板前后差压与测得的流体剪切力的幂次方成正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测量元件的敏感尺寸是迎风薄片高度,高度越大,校准曲线斜率越小,幂次系数越小,而正比例系数越大。对底层隔板法壁面剪切力系数特性的研究,为探索其免标定应用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2+取代W型钡钴铁氧体BaZnxCo2-xFe16O27(x=0.8,1.0,1.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焙烧温度以及Zn2+取代量对W型钡钴铁氧体晶体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Zn2+取代量下,W型钡钴铁氧体的微观形貌、磁性能以及微波电磁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焙烧温度为1300℃时,可获得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5.06~32.04nm,粒径分布均匀,颗粒尺寸约为3~9μm、部分形状规则且呈六角片状的W型钡钴铁氧体粉体;当x=1.2时,样品室温比饱和磁化强度Ms达最大值,为105.99 A.m2.kg-1;在4~11GHz频段内,样品的磁损耗随着Zn2+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值为0.2~0.8,而在11~18GHz频段内,磁损耗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值为0~0.5。  相似文献   
824.
针对容量增量分析(ICA)法应用在卫星电池的健康状态(SOH)估计中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带平滑处理并使用放电数据的容量增量分析(SD-ICA)的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光滑样条函数的拟合结果具有二阶导连续的特性,对低分辨率的遥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从而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针对ICA必须使用微小电流放电数据的限制,推导出有负载条件下的容量增量(IC)计算方法,降低了对卫星电池放电工况的要求。最后,利用IC曲线的第一特征点(FOI1)与电池容量的关系,对卫星电池的健康状态进行估计。经验证,所提方法具有对数据分辨率要求低、不需要增加电池工况、计算简便等优势,可以准确地从卫星遥测数据中估计电池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在卫星电池的健康管理和任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5.
826.
Many fuzzy models on modeling and control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since Takagi-Sugeno model was proposed[1]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fuzzy identifying method based on T-S model appear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1 It is important what heuristic knowledgeis chosen to acquire the premise structure of theT- S model.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pti-mal partition of input space of premise part andmodeling accuracy.   2 Itis crucial whatidentifying method is u-tilized to estimate …  相似文献   
827.
载人登月返回轨道发射窗口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航天员安全送回地球是载人登月无论成功与否都必须执行的任务。本文建立了从环月轨道出发,以月地转移轨道为设计目标,满足轨道、光照、测控和地球再入等约束的发射窗口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从着月点窗口起算、逐步反推的发射窗口选择算法。最后,给出包括低纬/高纬、陆地/海洋四个回收场的月地转移轨道仿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境内(包括近海)可以实现载人登月的陆地或海洋、低纬或高纬的回收。  相似文献   
828.
利用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VIEW)设计噪声功率级测定系统。采用多个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同步采集多点信号,设计电路对信号进行调理,调理后数据经由数据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基于采集到的数据,经由声压、声压级、声功率级层级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测量表面平均声压级和声功率级,并利用二维图实时显示分析结果。系统方法简单有效,二维图表能方便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29.
型号任务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质量、高要求等特点.本文论述了建立型号任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进一步完善型号任务测试设备的计量确认制度,最后阐述了保障型号任务质量的几个计量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30.
本文以不同的修整条件修整砂轮,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砂轮表面轮廓曲线数据,通过FFT软件分析其频谱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修整深度较小时,砂轮表面出现明显的修整特征频率;当修整深度增大时,修整特征频率不明显.而修整进给率较小时,修整特征频率不明显;当修整进给率较大时,砂轮表面出现明显的修整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