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386篇
航天技术   90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471.
由于敏感器常值偏差对导航精度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标定。考虑到传统常偏扩维算法计算量大,且可能出现数值病态的问题,提出了两步UKF算法,该算法对状态和偏差实施分离估计,从而达到解耦目的。不仅能够准确标定常值偏差,而且还可以提高导航精度。近地卫星自主导航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2.
针对一类带液体晃动的航天器,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一种增量滑模的设计方法来设计控制器。将系统状态变量分成可自行到达平衡位置和需要施加控制才能到达平衡位置两部分,对于需要施加控制达到预定平衡位置的状态变量,用增量滑模控制来设计控制律,将其分解成两个子系统,选取一个子系统的状态变量构造第一层滑模面,然后将第一层滑模面看成一个状态变量与另外一个子系统的状态变量构造第二层滑模面,最后采用Lyapunov方法求取总控制量。当系统接近平衡位置时,增量滑模控制器可以在保证最后一级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整个系统各个状态的控制,在30s内可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在最终的平衡位置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达到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73.
针对变构型多操纵面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的进场着陆问题,提出了一种进场着陆轨迹设计方法.将进场着陆轨迹分为深下滑着陆轨迹和拉平着陆轨迹;考虑了气动舵面可操纵偏转限制及深下滑拟平衡约束条件,对深下滑着陆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了RLV气动舵面调节余量和构型变化过程,以起落架放下时间、拉平法向过载及接地状态为约束,基于RLV动力学方程,采用轨迹推演的方法对拉平着陆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深下滑着陆轨迹和拉平着陆轨迹组成完整的进场着陆轨迹,所设计的着陆轨迹综合考虑了多种约束条件,提高了着陆过程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4.
针对运载火箭贮箱结构,基于渐近均匀化法建立考虑内压的非等厚筋条的加筋壳承载力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采用渐近均匀化法获得加筋单胞的等效刚度阵,进而基于瑞利-里兹法计算考虑内压的整体失稳载荷,并基于板壳理论发展了加筋柱壳的蒙皮和筋条局部失稳载荷计算方法。此外,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优化方法,开展了考虑多种失效模式的加筋柱壳承载力最大化设计,以最优设计为例,分析了内压对加筋柱壳整体失稳载荷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75.
为研究超静平台作动器的疲劳寿命特性,以其在轨执行巡天任务时的复杂工况分析为出发点,开展了典型工况下的超静平台物理试验,获取作动器实测载荷数据;采用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疲劳损伤系数计算,根据“累积损伤-临界损伤”干涉模型进行累积损伤建模,推导了基于损伤系数外推的作动器概率疲劳寿命解析模型;利用最大损伤系数对应工况进行试验载荷谱设计,开展作动器疲劳寿命试验获取疲劳寿命分布,结合模型计算给出超静平台上不同损伤系数对应作动器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运用建立的方法及模型,能够结合超静平台巡天任务工况,利用基于载荷谱编制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计算出平台上各作动器可靠度随在轨时间变化规律及概率疲劳寿命,可为超静平台作动器等一类在轨工况及载荷谱复杂、多样的空间运动机构提供一种真实有效的寿命评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76.
电离层异常环境中的电离层不均匀体会导致高功率微波传播发生电离层闪烁效应。电离层闪烁会影响10MHz~10GHz频段范围的无线电信号,影响区域集中在以磁赤道为中心的±20°以内的低纬地区和高纬极区。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分和秋分前后夜间,随着太阳活动有11年周期变化特性。基于自主研发的全球电离层闪烁发生概率预测模型深入分析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2.45GHz和5.8GHz信号的电离层闪烁效应随经纬度、季节、地方时、太阳活动水平等变化特性,研究发现采用2.45GHz信号时不能忽视电离层闪烁衰落影响,研究结论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建设的频率选择、地面站选址、传播环境保障分系统建设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77.
化学液相沉积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等离子烧蚀发动机、小型烧蚀发动机点火试验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由化学液相沉积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分析了其烧蚀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作为固体发动机喉衬、扩散段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化学液相沉积工艺制得的沉积炭结构的抗烧蚀性能优于炭纤维,其作为喉衬的线烧蚀率为0.008mm/s,证明该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8.
2HDNPPb恒容燃烧能的测定及其在RDX-CMDB推进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2-羟基-3,5-二硝基吡啶铅盐(2HDNPPb)的燃烧能ΔcU,其结果为(-7 265.08±3.97)J/g。据此计算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4 425.81±2.43)kJ/mol和(-870.47±2.76)kJ/mol。利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2HDNPPb、2-羟基-3,5-二硝基吡啶铜盐(2HDNPCu)和炭黑(CB)在RDX-CMDB推进剂燃烧中的复合催化作用,发现当3种组分的加入量分别为1.0%、0.6%和0.6%时,推进剂在所测压强范围内有最高燃速,并且压强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479.
调制传递函数补偿(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ompensation,MTFC)处理可以恢复光学影像在成像、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损失的高频信息,使得影像边缘更为清晰、细节更为丰富,从而改善影像质量。然而,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量大,导致复原处理时计算量大、耗时长,成为高分辨率地面处理系统实时处理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统一设备架构模型的MTFC并行处理方法,并根据算法特点对存储结构和并行计算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利用真实卫星影像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影像复原质量的前提下,提出的算法获得了45倍的加速比,可以满足地面系统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80.
“凤凰”计划关键技术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地球静止轨道(GEO)的轨道资源,美国于2012年启动了针对GEO卫星的重复利用验证计划——"凤凰"计划。文章介绍了"凤凰"计划的概况,重点对其系统组成、任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归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块卫星总体设计技术、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和新型在轨捕获技术等。最后,给出了美国发展在轨服务的若干启示:卫星重用将带来航天器发展的重大变革,注重创新技术开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