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9篇 |
免费 | 471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38篇 |
航天技术 | 301篇 |
综合类 | 235篇 |
航天 | 4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空调器毛细管长度,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其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为了研究毛细管与制冷剂充注量的相互影响,又对不同毛细管长度及制冷剂充注量的匹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毛细管长度及系统氟里昂充注量对空调器的制冷量、性能系数(αCOP)均有较大的影响,且二者存在最佳匹配,使得空调器的制冷量及αCOP均达到最大;制冷剂充注量过多时空调器性能下降较多,说明充注量过多更具危害性。试验结果已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12.
卫星群分离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星群分离控制的一般要求,本文研究了卫星群的相对运动方程,分析了其相对运动特性,在合理的近似假设下对Hill方程为出发点,研究了各卫星相对距离限制下的分离控制方法。最后对精确方程与近似方程的仿真比较,表明所设计的健康控制方法是可行的,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3.
空间小推力发动机推力室喷注器的设计与身部冷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小推力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空头部喷注器设计的某些特点和身部冷却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讨论了几种喷注器设计方案和简述了身部液膜/辐射冷却的机制,并给出某些情况下估算壁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递阶控制结构中,单元控制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它上端联接车间控制系统和CAD/CAPP/CAM系统,下端联接生产设备,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柔性和效率。该系统根据生产任务和目标,完成了生产计划调度、资源分配、监控设备运行等功能。文中主要讨论了系统的控制结构、系统功能和以下主要关键技术:客户/服务体系结构在生产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单元生产计划和调度,DNC接口以及生产中的随机事件处理。该系统已在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5.
一类变结构控制系统滑动模态的特征值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天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9(4):385-390
在单输入双线性常值变结构控制和比例变结构控制及一般双线性常值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将系统推广到一般多输入双线性系统的比例变结构控制,引入排序截尾算子取变结构控制律与状态变量中m个绝对值较大的分量成比例实现对n个被控变量的控制,采用李亚普诺夫方法研究这类系统的滑动模态,得出此类系统产生稳定滑模运动的条件,并对该条件进行讨论和简化,将其表述成系统矩阵与双线性矩阵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式。同时给出了一个三阶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Two AhO3/Cu composites containing 0.24 wt.% A1203 and 0.60 wt.% A1203 separately are prepared by internal oxidation.Effectsof sliding speed and pressure on the fi-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s and copper against bras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of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subsurface are examin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um (E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AI203/Cu composite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pper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Under a given electrical current,the wear rate of AI203/Cu composites decreases as the AleO3-content increases.However,the wear rates of the Al203/Cu composites and copper increase as the sliding speed and pressure increase under drysliding condition.The main wear mechanisms for AleO3/Cu composites are of abrasion and adhesion;for copper,it is adhesion,although wear by oxidation and electrical erosion can also be observed as the speed and pressure rise. 相似文献
119.
120.
基于FDUC模型和Ⅲ-Ⅴ族元素共价半径不变的假设,本文出了Ⅲ-Ⅴ族固溶体中原子近邻和次近邻的键长表达式。这套键长表达式除依赖于四个Ⅲ-Ⅴ族元素的含量(x,y)外,只与四个纯化合物的晶胞参数或这四个Ⅲ-Ⅴ族元素的共价半径有关。而且也含盖了相应的伪二元固溶体的情况。本文还对其他的理论模型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