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5篇 |
免费 | 977篇 |
国内免费 | 35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49篇 |
航天技术 | 608篇 |
综合类 | 429篇 |
航天 | 9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02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Micro-forging (MF) is a novel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capable of smoothe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workpiec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icro-forging process, an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micro-forg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further grasp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quipment, a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 With the help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propose an input voltage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drives the micro-forging head moving in a uniform and stable way.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F on surface integrity of Ti-6Al-4V (TC4) is firstly repor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F treatment reduces surface roughness (Ra) and increases micro-hardness by 48% and 11.8% at most, respectively. Besides, a compressive stress layer with an amplitude of −1000 MPa and a depth of 0.8 mm is observ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and reveals the potential of micro-forging technology,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xpanding its application in TC4 surfac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232.
发动机孔探图像三维测量与立体重建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新兴的可视探测技术,孔探成像分析在现代发动机故障诊断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制和开发基于孔探图像的三维测量与立体重建系统对提高故障诊断水平和预测准确度,降低工作中的人力物力投入,节约维护成本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整体系统的构架为线索,阐述了系统的图像采集,摄像机标定,图像预处理,立体匹配,3D计算以及深度重建等功能模块的研制思路和基本算法,并给出部分研制结果。本系统的开发为基于也探图像的发动机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3.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实际流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柱塞泵实际流量的准确求解是正确评价其容积效率和其流量脉动品质的关键。在应用数值积分法求取实际流量过程中,既考虑了柱这 油液的可压缩性及通过各个间隙的向外泄漏问题,又涉及到了油液经减振三角槽的倒灌问题,实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邻值的奇偶柱塞数的泵的实际流量脉动品质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234.
以基于进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为基础,结合多目标优化设计Pareto解的思想和约束处理机制,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和基于B样条的翼型表示方法,建立了旋翼翼型的优化设计系统。代理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进行模型采样,在优化过程中根据EI(expected improvement)准则动态增加采样点来调整代理模型的精度。采用B样条方法进行翼型参数化,保证了翼型的光顺性。在翼型的气动性能分析中引入转捩模型提高阻力计算的精度。利用该系统对旋翼翼型进行了优化设计,经风洞试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35.
浮动壁火焰筒壁温试验和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浮动壁火焰筒的壁温进行了试验和计算分析。该火焰筒应用了新型的浮动壁结构和高效的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技术。壁温分布试验在全环形燃烧室试验台上进行,采用热电偶和示温漆测量。计算采用了稳态导热问题的有限元求解方法。研究分析表明,火焰筒壁温在材料的长期许用温度范围内,壁温计算反映了火焰筒壁温的分布规律和趋势。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方式的轴向壁温梯度小于缝槽气膜冷却方式,对降低热应力水平,延长火焰筒使用寿命有利。 相似文献
236.
基于事件的EMR遥操作自适应规划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事件的舱外自由移动机器人 (ExtravehicularMobileRobot,简称EMR)系统在任务空间内的自适应规划与控制方法 ,使系统具有处理突发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自主性和适应能力 ,增强了遥操作的安全性 ,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7.
飞机起落架的收放大部分是在飞机飞行时进行的,起落架主要承受着飞行时的气动载荷、质量力和惯性载荷,这些载荷的大小或方向随着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起落架的收放不断发生变化。在地面进行起落架收放系统可靠性试验时,为真实反映起落架收放时的收放载荷,施加多大的收放载荷以及如何施加收放载荷成为起落架收放系统可靠性试验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对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载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起落架收放载荷当量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并采用动力学软件对当量化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与飞行实测结果十分吻合,而且该当量化方法简易可行,便于在起落架收放系统可靠性试验中施加载荷。 相似文献
238.
本文给出了0~85°,特别是30~85°攻角下横截面形状由矩形过渡到圆形的S形进气扩压管道在自由射流吹风条件下抽气实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攻角α增大,出口处总压损失系数η_σ,旋流系数SC_(60)增大,流量φ则不断减小;总压畸变指数DC_(60)的变化比较复杂,在0~60°攻角范围内,随攻角的增大而增加,在70°左右畸变指数值反而下降,然后在大攻角条件下畸变指数再度增加。因此在亚音速大攻角下考虑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问题时,只考虑压力畸变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影响发动机工作的旋流因索。本实验研究为高机动飞机进气道之设计及其性能之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9.
以基于远程实时数据的导弹虚拟飞行仿真为例,着重探讨了三维模型、虚拟场景的建立以及实时数据在视景仿真中应用的方法.通过仿真实现了基于实时数据的导弹虚拟飞行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可用于实时、直观地监测导弹飞行中的姿态及轨迹,提高了导弹虚拟场景的逼真度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