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7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92篇 |
航天技术 | 100篇 |
综合类 | 49篇 |
航天 | 2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81.
为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机载蒸发循环系统的影响,基于AMESim平台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直升机典型飞行剖面,通过比例积分方法控制压缩机转速,实现此环境下系统性能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或湿度越高,系统制冷量越大、COP越小、座舱达到设定温度所需时间越长。高湿环境还会显著增加蒸发器的制冷剂侧压力损失并降低其换热效率。此外,飞行剖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地面待飞阶段和爬升阶段,各特性变化较剧烈;巡航阶段,变化均较小;下降阶段,除COP持续下降外,其他特性由于飞行速度和环境温度对座舱热负荷的耦合作用先升后降,飞行阶段内存在明显的峰值;地面停车阶段各参数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82.
783.
倾转旋翼机前飞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倾转旋翼机的机翼端部装有一个可倾转的旋翼.所建立的倾转旋翼机前飞动力学稳定性分析简化模型由一个机翼和一个螺旋桨旋翼组成.机翼承受垂向弯曲、弦向弯曲和扭转变形,螺旋桨旋翼的桨叶认为是刚性的并承受一阶挥舞和摆振.机翼和螺旋桨旋翼的空气动力学载荷由准定常片条理论得到.利用此模型在高入流状态下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对倾转旋翼机在前飞状态下的动力学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Bell公司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倾转旋翼机的前飞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84.
以近年来传感器技术的重大突破及成果为基础,总结了传感器技术高精度、微型化、微功耗及无源化、智能化、高可靠性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国内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差距,提出了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5.
空间柔性充气结构作为一种航天器基本组成单元,在气闸舱、空间居住舱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针对此类结构损伤状态的智能辨识,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深空与星际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空间充气结构裂纹损伤实时监测技术。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得到含裂纹损伤的充气结构模型在不同内压载荷作用下的应变响应与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由芳纶编织而成的柔性充气结构表面布置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实时采集不同位置与程度损伤对应的表面应变分布与变化信息。提取能够表征结构裂纹特征的辨识参量,建立光纤传感器应变响应差值与裂纹损伤长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裂纹损伤区域定位与损伤长度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非视觉测量、实时性好以及多种功能复用等优点,能够为未来空间柔性充气结构服役状态辨识与在轨快速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6.
针对高低轨双星定位系统中,雷达信号定位参数估计结果同时存在时差与频差模糊的问题,分析了相参脉冲串信号的模糊特性;利用粗略配对的脉冲串获得到达时间差序列,避免了对时域高度密集的脉冲进行配对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时差序列进行中心差分计算频差粗估值实现频差模糊消除的方法;推导得出了频差粗值误差随着辐射源载频的增加、脉冲到达时间测量误差的增大、时差差分间隔的减小而增大的结论。仿真结果表明,频差粗值误差与理论值一致;通过设置合理的差分间隔,得到无模糊的频差粗值以后,频差精估精度逼近CRLB。新算法便于工程实现,对长基线定位系统中雷达信号的频差估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7.
788.
789.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采用能量法得到了磁流变阻尼器的等效线性阻尼。建立了机体平面二自由度和刚性桨叶的“地面共振”分析模型,得出了直升机“地面共振”的稳定性区域。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磁流变阻尼器能在不同情况下提供“地面共振”所要求的阻尼,达到抑制“地面共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