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322篇
航天技术   109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Avery Sen   《Space Policy》2004,20(1):274
A strong remote sensing regime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any contemporary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energy policy. Energy is essenti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and as such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s to produce sound national energy policies in order to ensure stable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use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citizens. Comprehensive, accurate and timely remote sensing data can aid decision making on energy matters in several area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benefits that can be realized in resource exploration,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mprovements in the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platforms would be of great value to buyers of energy, sellers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utility of such informat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effort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to communicate it more effectively to the end-user. National energy policies should thus include investments not only in satellite system hardware to collect data, but also in the services required to interpret and distribute the data.  相似文献   
272.
郜治  罗振群 《宇航学报》1997,18(1):86-91
本文对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中的燃气流周期性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测量,对装置产生的响应特性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在规律上有定性的一致  相似文献   
273.
根据层流和湍流的摩擦阻力估算公式,建立较低雷诺数条件下当量摩擦阻力系数的计算模型来估算零升阻力系数。通过对估算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较低雷诺数时零升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建立的估算方法合理,并且准确地反映了零升阻力系数在较大雷诺数范围内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4.
民用飞机结构抗坠性设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的飞行事故严重威胁着乘务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在飞机设计的初级阶段加入抗坠性设计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安全性能.本文简单回顾大型客机结构在抗坠毁性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大型飞机结构抗坠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重点介绍了目前结构抗坠性设计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作...  相似文献   
275.
介绍了一种斜边占π/5的等腰梯形脉宽调制波,从理论上证明了采用这种PWM(PulseWidth Modulation)波控制的变频器,能消除输出电压的5次谐波分量,使输出电压谐波分量小,电流波形好,系统运行时转矩脉动小,可靠、平稳、噪声低.已将这种控制技术应用于某种列车风扇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276.
多序列激光阴影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取超高速碰撞过程中弹丸的飞行姿态及碰撞所产生的碎片云特性,开展了多序列激光阴影成像技术研究。利用多光源空间分离、偏振分光、光束角放大和补偿滤光等技术解决了单色光带来的衍射和干涉噪声以及碰撞瞬间强烈的自发光干扰问题,并先后在碰撞靶上建立了2序列、4序列和8序列激光阴影成像系统。该系统可以获得最小间隔1μs、曝光时间10ns、像素1000万的多个不同时刻的超高速瞬态变化过程图像,并在超高速碰撞靶试验中得到应用,获得了2~7km/s 撞击速度时碎片云的多序列阴影图像,该序列图像清晰地描述了碎片云的轮廓发展变化过程。该技术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超高速摄影机的功能,满足目前碰撞试验粒子的飞行姿态及碎片云显示需要,并可以应用于其它超高速瞬态过程测量及流场结构显示。  相似文献   
277.
200m自由飞弹道靶升级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m自由飞弹道靶是国内唯一一座具备开展气动力、气动物理、材料抗粒子云侵蚀及超高速碰撞等地面试验研究的综合性弹道靶设备。为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进一步需求,2009年起气动中心对200m 自由飞弹道靶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设备包括发射器系统、靶室/真空系统、测控系统、模型姿态测量系统等。改造后的发射器系统将新增203mm和120mm口径二级轻气炮,具备0.5~30kg模型发射速度0.3~5km/s 的发射能力;靶室由原来的Ф1.5m洞体升级至Ф3m洞体,同时配备新的真空设备,实现0~80km高度模拟;测控系统将扩大测试视场以满足大模型测控需要;模型姿态测量系统除阴/纹影照相系统外,还将新增双目前光成像定位系统、脉冲X射线成像测量系统等测试设备。改造后的200m自由飞弹道靶将成为大中小口径发射器配套齐全,兼具气动力特性、材料抗粒子云侵蚀、高速/超高速碰撞等试验能力的综合性弹道靶设备。  相似文献   
278.
陈军  白菡尘  柳森 《推进技术》2013,34(10):1345-1352
为了研究化学平衡效应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潜力以及工作过程关系的影响,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化学平衡效应的准一维分析方法获得的三种典型冲压燃烧室工作过程与性能潜力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平衡效应减小了燃料的燃烧效率、燃烧室所需扩张比以及比冲,改变了高飞行马赫数下燃烧室扩张比与性能的对应关系;不考虑化学平衡效应时,亚声速燃烧室的最大比冲略优于双模态燃烧室,亚声速燃烧室和双模态燃烧室的最大比冲都出现在特征马赫数最小时;当考虑化学平衡效应时,双模态燃烧室的最大比冲略优于亚声速燃烧室,亚声速燃烧室的最大比冲出现在特征马赫数1时,双模态燃烧室的最大比冲在飞行马赫数4,5,6,7时分别出现在特征马赫数0.3,0.4,0.7和1.5附近;在高飞行马赫数时,应研究确切的化学反应过程,以确切协调燃烧室设计关系。   相似文献   
279.
Since China’s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 began to provide regional navigation service for Asia-Pacific region after 2012, more new generation BDS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to further expand BDS’s coverage to be global. In this contribution, precise positioning models based on B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algorithm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Then, an evaluation on BDS’s real-time dynamic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is presented in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Real-time Kinematic (RTK),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 tightly aided PPP and RTK modes by processing a set of land-borne vehicle experiment data. Results indicate that BDS positioning Root Mean Square (RMS) in north, east,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are 2.0, 2.7, and 7.6?cm in RTK mode and 7.8, 14.7, and 24.8?cm in PPP mode, which are close to GPS positioning accuracy. Meanwhile, with the help of INS, about 38.8%, 67.5%, and 66.5% improvements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PPP/INS tight-integration mode. Such enhancements in RTK/INS tight-integration mode are 14.1%, 34.0%, and 41.9%. Moreover, the accuracy of velocimetry and attitude determination can be im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1?cm/s and 0.1°,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continuity and reliability of BDS in both PPP and RTK modes can also be ameliorated significantly by INS during satellite signal missing periods.  相似文献   
280.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量、高速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NASA、ESA、JAXA等航天机构正在开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时代。各国纷纷在GEO-LEO、LEO-LEO、LEO-地面,以及地-月等不同轨道验证了激光通信终端的在轨性能。介绍了国外开展的激光通信技术演示验证试验情况,重点介绍了以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试验(LLCD)为代表的深空激光通信技术,以及以半导体星间链路为代表的星间激光通信技术。通过阐述国外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激光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通过该技术的研究,对我国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