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60篇 |
航天技术 | 47篇 |
综合类 | 33篇 |
航天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翼肋的温度分布进行求解,并把计算模型和求解结果与F.V.Pohle和William K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的模型比F.V.Pohle的更合理,计算结果和William Ko.的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2.
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驱动重构型车载充电机三相DC/DC变流器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将永磁驱动的电机绕组和DC/AC逆变器重构成车载充电机实现电动汽车驱动-充电的集成,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充电快速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分析了集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充电系统的三相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驱动-充电集成系统仿真模型,对同步脉宽调制(PWM)控制和交错PWM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对比了交流侧电压电流、直流侧电机绕组电感电流和直流侧电压波形。仿真结果表明,与交错PWM控制策略相比,同步PWM控制策略下该新型结构充电系统具有更好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33.
为掌握战斗机在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飞行时进气道的稳、动态气动特性,采用基于动态嵌套网格的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URANS)方程和大迎角风洞试验方法对某战斗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迎角稳态下进气道气动性能随迎角增大逐渐降低,天地相关性吻合良好,而计算仿真和飞行试验均捕捉了眼镜蛇机动下进气道的非定常迟滞效应。通过研究获得了战斗机在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下的进气道气动特性,建立了过失速机动下进气道非定常非线性特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天问一号火星进入舱携带祝融号火星车实施进入、下降、着陆过程,其热控系统设计主要面临地火转移外热流大幅变化、进入火星舱壁气动烧蚀长时高温、着陆发动机点火局部超高温等技术挑战。为此,综合采用隔热设计、等温化设计、主动控温设计等热控手段,针对外热流大幅变化应用了新型SAL-2热控涂层,为解决局部超高温问题研制了新型气凝胶热防护装置,完整构建了进入舱的高效可靠热控系统。飞行遥测数据表明,全飞行过程设备温度和热控功耗均优于指标要求,进入、下降、着陆过程工作设备温度范围5.0~40.3℃,整舱平均控温功耗不超过43W,验证了进入舱热控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近年来,在全球碳减排目标的驱动下,各国对发展氢能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氢能飞机和氢能动力领域加速布局研究计划。通过研究国内外氢能飞机及动力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发现人类对氢的认知始于其燃烧特性,认为氢能航空发展兴于“双碳”目标,指出燃氢涡轮发动机是航空业实现减碳目标的关键,分析了燃氢涡轮发动机和氢燃料飞机的性能优势,研判出氢能航空及动力发展难在全产业链重构和全链条颠覆创新,提出了创新氢能航空发展机制、加快发展燃氢涡轮发动机、健全氢能航空产业链条、实现全链条颠覆性创新和加强氢能航空基础建设等五方面的发展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