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212篇
航天技术   55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针对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滤波问题,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存在不能克服系统模型存在不确定性参数以及乘性噪声等缺陷,提出一种鲁棒EKF算法。首先,分析了状态预测误差方程和估计误差方程,利用统计学原理,得到了状态预测方差矩阵和状态估计方差矩阵计算等式。由于系统模型存在不确定性参数,状态预测协方差矩阵和状态估计协方差矩阵无法计算;因此,利用4个重要矩阵不等式,分析并找到预测方差矩阵和状态估计方差矩阵的上界。最后,利用状态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上界设计状态增益矩阵,使得状态估计协方差矩阵的迹最小。将该算法对脉冲星导航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2.
孙鹏  耿雪  赵佳  钟兢军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8):1802-1810
为了了解直升机旋翼流场与甲板流场的相互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船体与旋翼的复合流场进行求解.分析了不同风向时旋翼流场的流线形态、涡量分布与旋翼平衡性.详细阐述了复合流场中主要旋涡结构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并对旋涡结构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旋翼流场与甲板流场间存在相互干扰,形成复杂的复合流场.0°风向时,旋翼的存在使得其后方甲板区域的涡流范围与气流下洗趋势增加明显;侧风会增大甲板区域涡流范围,加剧旋翼桨叶不平衡性;右舷15°风向时,旋翼升力能力与旋翼桨叶平衡性最差,该风向不利于直升机的甲板悬停.   相似文献   
113.
对防空火力压制(SEAD)任务中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SEAD效能的评估模型,根据模型中各指标的求解方法,给出了多反辐射无人机SEAD效能评估的仿真方法步骤,并通过算例对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敌方采取欺骗手段时,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会减低很多,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方法已在反辐射无人机SEAD效能的仿真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W alker模型中各参数物理意义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工程用粘塑性模型的参数拟合方法,并以AISI 316L材料为例,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有限元法,结合瞬态传热过程研究了火焰筒掺混孔内孔边裂纹形成和扩展机理,应用应变疲劳理论和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对裂纹萌生时间和扩展能力进行分析。由于火焰筒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各处升温速度不一致.引起结构上的相互约束,使掺混孔边产生循环塑性变形导致疲劳裂纹萌生;裂纹萌生后会继续扩展,但这种扩展能力有限;孔边冷却区域大小会对裂纹扩展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6.
孙小松  耿云海  杨涤 《航空学报》2006,27(3):468-474
 主要研究中继卫星H回路成形姿态稳定控制问题。中继卫星具有弱阻尼的柔性模态频率和晃动模态频率,并且模态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系统增益也存在有较大的变化。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该卫星的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系统存在的结构不确定性,然后设计了H回路成形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控制系统所需要满足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指标;随后利用H回路成形理论设计了卫星的姿态稳定控制器,利用ν间隔度量方法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降阶处理,并且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最后通过数学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7.
对自激励旋进射流冲击冷却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旋进射流出口速度进行频谱分析研究其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旋进频率显著地受喷嘴尺寸影响,而Strouhal准则数则受喷嘴尺寸和流量的影响都很小.冲击传热实验表明,由于旋进射流对周围流体的卷吸作用使得射流流速显著下降,强化换热效果反而不及普通的冲击射流,而且随喷嘴尺寸的变化,旋进射流与直射射流之间换热性能的差异也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旋进射流只有在水平外掠加热平板时,才可能获得比普通射流更高的对流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18.
基于QAR数据的飞机巡航段燃油流量回归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宏  揭俊 《航空发动机》2008,34(4):46-50
深入分析了波音737-700飞机的QAR数据,确定了影响飞机燃油流量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该机型巡航段燃油流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飞机巡航段燃油流量进行了验证.对验证精度的评估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验证效果,为航空公司提高燃油消耗监控效率及控制燃油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对Ma=1.7的空气超声速来流稳焰凹腔上游气体燃料横向喷注的流动混合特征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在喷注的模拟燃料氦气中添加丙酮,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观测了设置开式凹腔时燃料在展向和流向的空间分布。针对下游布置不同凹腔时燃料分布相似的实验结果,选取L/D=7的凹腔对其燃料混合流场进行了大涡模拟。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实验来流条件下喷注燃料大部分直接由喷流引起的上升反转旋涡对带走,只有小部分燃料经由喷流与凹腔流动涡结构的相互作用进入凹腔剪切层,并随剪切层运动对流进入凹腔内部。  相似文献   
120.
发展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旨在解决特殊气动布局外形及金属材料模型转捩位置测量问题。通过在模型表面产生热壁面、现场测试模型表面发射率、使用遮蔽板、在金属模型表面喷涂隔热氟碳漆等措施,解决了环境条件、发射率、辐射传递干扰、金属模型材料特性等阻碍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测试得到模型热壁面与环境温差在20℃范围内,热壁面背景温度对转捩位置基本没有影响,解决了热壁面对转捩位置影响问题;通过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关键参数测试、转捩判据、准度考核等研究工作,构建了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引导试验考核了试验系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