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0篇
  免费   11626篇
  国内免费   3646篇
航空   26909篇
航天技术   3611篇
综合类   1532篇
航天   6020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1283篇
  2021年   1467篇
  2020年   1384篇
  2019年   1726篇
  2018年   1877篇
  2017年   2026篇
  2016年   1769篇
  2015年   1893篇
  2014年   1741篇
  2013年   1853篇
  2012年   2019篇
  2011年   1965篇
  2010年   1867篇
  2009年   1888篇
  2008年   1713篇
  2007年   1604篇
  2006年   1441篇
  2005年   1095篇
  2004年   922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13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330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220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LHT-100霍尔推力器热特性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明明  顾左  马永斌  丁汀  龙建飞 《推进技术》2014,35(12):1715-1721
为了对LHT-100霍尔推力器提出热设计优化措施,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LHT-100霍尔推力器的稳态、瞬态及空间在轨环境模拟热分析研究,并通过热平衡试验进行了结果比对。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处于工作状态时霍尔推力器的高温部件主要是放电腔、阳极和导磁底座,而受高温影响薄弱部件内线圈、气路组件的温度则分别达到了约401~421℃和141~381℃。热设计优化建议为,在放电腔与内线圈之间增加独立热屏结构后可以有效降低内线圈温度约80~90℃,在阳极气路组件上存在的热应力会是影响霍尔推力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在热设计中得到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42.
不同宽高比的二元喷管电磁散射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翔  杨青真  母鸿瑞  郭霄 《推进技术》2014,35(6):735-741
为研究宽高比对二元喷管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结合迭代物理光学法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法开发了腔体电磁散射特性计算程序,用来分析二元喷管的雷达散射特性;并采用OpenMP和MPI两种并行技术提高计算效率。对比分析了不同宽高比(AR)的二元喷管在水平极化及垂直极化方式下的电磁散射特性,并给出了二元喷管在不同探测角下总散射场与边缘绕射场的RCS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极化方式下,宽高比对边缘绕射场的RCS值影响不大而对总散射场影响较大;宽高比为2.0的模型在两种极化方式下,都具有较低的RCS值,相比宽高比为1.5的模型在水平极化方式和垂直极化方式下分别减少4.98%和6.72%。  相似文献   
943.
巫骁雄  刘波  史磊 《推进技术》2014,35(10):1356-1362
以双级对转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排转子机匣处开设抽吸孔,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抽吸流量下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为吸附式压气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在级环境下端壁附面层抽吸可以提升压气机失速裕度,但抽吸流量过大会对效率造成一定损失,当抽吸1.6%流量时失速裕度提升了3.8%,压气机性能达到最佳;失速主要由间隙泄漏涡引起并首先在第二排转子叶尖发生,抽吸削弱了泄漏涡的强度推迟失速发生;端壁附面层抽吸增大了叶尖流通能力,使转子叶尖效率和压比得到提升,并有效改善了出口导叶流场。  相似文献   
944.
凌敬  杜鑫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2014,35(10):1349-1355
为了研究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进口马赫数之间的关系,用优化的方法,在八个不同进口马赫数下对弯叶片生成线(积叠线)的弯角和弯高进行优化,优化的目标函数为叶栅总压损失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弯角下,弯叶片总压损失系数随弯高的增大而减小,弯高为50%时总压损失系数最小,最佳弯叶片生成线的弯高为50%。在同一弯高下,总压损失系数随弯角增大呈现类似抛物线的形式的变化规律,存在着一个最佳弯角使总压损失系数最小。在不同进口马赫数下,最佳弯角随着进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通过三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得到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最佳弯角与进口马赫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5.
为了准确反映改性双基推进剂装药在高过载发射条件下的破坏情况,采用基于含累积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的UMAT子程序,对某型火箭弹在过载发射情况下的装药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装药在高过载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和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在最大加速度为1.39×104g的高过载下,最大应力发生在装药底部内孔处;装药径向尺寸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发动机壳体对装药外表面的约束而将其视为自由表面。比较了最大应力强度准则和累积损伤准则对装药在加速度冲击和压强端面冲击载荷下破坏的判断,两种判据的结果都表明,装药在高过载冲击载荷下没有被破坏。  相似文献   
946.
基于高速慢车的航空发动机快速响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小磊  郭迎清  杜宪 《推进技术》2014,35(9):1271-1277
针对传统航空发动机响应速度慢,难以在紧急事件中用于控制受损飞机完成起降过程的问题,采用高速慢车控制模式来提升发动机加速性能,通过增加发动机在慢车时高压压气机转速,为加速前期提供更大的燃油流量,从而缩短发动机从慢车至最大状态的加速时间。为保证慢车时高压转子转速提高的同时发动机推力和稳定裕度不变,通过修改高压压气机可调导叶控制计划来调整高压转子工作点。仿真结果显示,与原有控制相比,采用高速慢车快速响应控制模式的发动机加速上升时间从原来的2.00s缩短至1.86s,而高压压气机最小喘振裕度仅由16.01%下降至14.81%,同时慢车推力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47.
大膨胀比跨声速涡轮流动结构及损失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林  曾军  谭洪川  丁朝霞 《推进技术》2014,35(5):632-640
为了揭示跨声速大膨胀比涡轮损失的主要特点和两种不同尾缘冷却方式对损失的影响,以典型大膨胀比跨声速涡轮和跨声速叶栅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大膨胀比跨声速涡轮的主要损失是叶型损失,占到总损失的65%左右,尾缘激波损失是叶型损失的主要来源。尾缘全劈缝冷气入射通过提高尾缘基压区基压来减少尾缘膨胀波对气流的加速程度,从而降低最高马赫数和激波损失,尾缘压力面劈缝冷气入射通过改变叶片尾缘压力面激波波系结构,使原来的一道激波变成两道或者两道以上的弱激波,从而减少激波损失。两种尾缘冷气方式都有利于降低大膨胀比跨声速涡轮激波损失,但压力面劈缝冷气入射方式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48.
超燃冲压发动机旋转斜坡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亮  黄伟  郭善广 《推进技术》2014,35(4):530-536
基于斜坡增强混合及旋转冲压的设计思想,提出一种旋转斜坡概念,即通过斜坡旋转产生大尺度旋涡及旋转运动激波来增强混合。采用Fluent软件求解URANS方程,对旋转斜坡非定常流场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斜坡旋转速度对燃烧室的流场特征、涡量、总压损失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旋转促进了凹腔剪切层的振荡,并在凹腔内形成了较强烈的流向旋涡。当旋转速度54.3r/min时,斜坡旋转导致的流向涡量峰值约是无旋状态下的4倍左右,总压恢复系数比斜坡静止状态最大降低约10%。  相似文献   
949.
针对传统直升机构型中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扭矩需要尾翼或是反向旋转的共轴旋翼加以抵消,从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以将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扭矩转化为升力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主旋翼带动下方无动力旋翼旋转的主/从动式组合旋翼气动布局构型。通过动量叶素理论以及CFD数值模拟中的多重参考系法,对主/从动式组合旋翼悬停状态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构型中的下方从动旋翼利用上方主动旋翼的扭矩产生了额外10%的升力,同时下方从动旋翼在上方主动旋翼引流的有利干扰下升力系数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950.
通过POSS 催化剂改性氰酸酯树脂,并采用热熔法排布制备了碳纤维/ 中温固化氰酸酯预浸料, 验证了改性氰酸酯的工艺性。同时考察了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 POSS 催化剂的加入, 降低了氰酸酯的固化温度,同时其使用温度、室温及-18℃的储存性能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改性前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