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51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Wang G  Hao Z  Huang Z  Chen L  Li X  Hu C  Liu Y 《Astrobiology》2010,10(8):783-788
Cyanobacteria are capable of tolerating environmental extremes. To survive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cyanobacteria have developed the capability to adapt to a variety of stresses. For example, cyanobacteria have adopted a number of strategies with which to survive UV stress, including expression of UV-screening pigments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several antioxidants are significantly expressed in Nostoc sp. by UVB irradiation. We report here that the content of UV-responsive biomarkers such as β-carotene and scytonemin can be easily detec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Raman spectroscopy with use of a small sample size and that the content of β-carotene is dependant on the UVB intensity and exposure tim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man spectroscopy may be a helpful tool to analyze UV-protective molecules of cyanobacterium in astrobiological studies without access to large sample sizes and complicated extractions, which are needed by other analy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272.
通过对APC-2/AS4热塑性预浸带缠绕过程的研究,分析了缠绕管件的断面显微特征,认为热塑性预浸带热芯缠绕成形过程中,形成孔隙的主要原因是层间的不良浸渍而非基体的降解。提高缠绕张力和树脂含量有利于孔隙的消除,但又对制件中树脂的均匀性及外表面尺寸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73.
本文采用可压缩磁流体力学近似并选取Voyager-1的观测数据,讨论了土星磁层顶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和磁流体表面波.计算表明,土星磁层随星体自转同磁鞘流之间的速度差,可以在地方时午前、中午和距中午不远的午后磁层顶激发不稳定性;午前和午后区有很强的非对称性.计算所得的波的特性与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274.
本文描述的是研究爆炸成型发射弹(EFP)模型的流场及超高速空气动力特性所用的弹道试验设备;简要报导了记录全尺寸干涉图形的技术;对径向密度分布再现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在零攻角实验时不同模型的空气动力阻力是采用简化方法来计算的;对各种不同EFP型式的气动稳定性提出了定性估计的方法;并阐述了用于组合体超高速飞行特性研究的数值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75.
本文介绍两种不同的声表面波传感器,即弱压压力传感器和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制作在一薄的石英晶片上,使两束表面弹性波在同一方向但在两个不同的侧向位置上传播。加在下表面上的压力的变化引起强烈的弯曲,从而改变两波的波速。采用差动检测法能够测出波速的变化(或者相应振荡器的频率偏移),同时也能够人大地消除因温度波动所引起的假速度(或频率)的变化。通过计算应变分布和相应频率漂移来得出石英薄片上声表面波延迟线具有最大压力灵敏度,而温度影响最小的两位置。把Y切割的理论结果与在105MHz取得的测帚结果进行了比较, 用具有LST和JCL晶向的石英片制作的温度传感器已在灵敏度(28ppm/K)、线性、响应时间(0.1S)和分辨力(50μK)方面进行了测试。将用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取得的温度测量结果与用体波温度传感器(LC切)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一种采用声表面波温度探头的新型石英温度计。  相似文献   
276.
本文介绍一种用数字补偿法降低声表面波振荡器温度灵敏度的方法。AT切石英声表面波振荡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3到+97℃温度范围内,频率的变化从191.7×10~(-8)减小到5.2×10~(-6)。主要特点是在同一基片上使用两个延迟电路。第一延迟电路被调节来与声表面波具有低温灵敏度的方位保持一致。借助于反馈回路的振荡,该电路提供更精确的频率和时钟。第二延迟电路被调节来与声表面波具有高温灵敏度的方位保持一致,并通过其振荡频率起测温器件的作用。利用直接安放在基片上的温度表,把热接触和时间常数问题减到最小,从而得到准确的温度传感。温度表的频率(温度的一种直接量度)是递减计数,以便给预先校准好的只读存贮器提供地址。在每一温度上均在ROM的数据线上产生一个保持稳定时钟频率所需要的移相器控制字,然后送到电子可变移相器。  相似文献   
277.
本文介绍了瞬时GPS姿态确定方法,即只用单时刻测量值解GPS积分多普勒波长的模糊度。以前解相位模糊所用的大部分技术需要作某种形式的依赖GPS卫星和/或用户运动的时间历程处理,为消除不合理解提供足够的几何变化。本文介绍的算法假定使用两副以上天线(全部姿态确定需用三副以上天线),并从四颗以上卫星由一或两个GPS L波段载波测得积分多普勒测量值。利用专门的双差分处理得到测量误差不相关的观测量,用于计算天线相对位置及两个以上姿态欧拉角。针对利用4颗以上卫星及2副以上天线及一或两个GPS L波段载波频率(包括86cm宽巷道测量值),开发和演示了GPS姿态确定中快速解双差分载波相位模糊的算法。为希望瞬时GPS测姿的用户找出了实际设计极限。姿态快速确定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用户接收机跟踪的卫星数目,GPS金星座对此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278.
论述了界面上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时间推进格式在流体动力学(CFD)和结构动力学(CSD)耦合求解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改进了CFD/CSD耦合系统.包括基于边界元方法设计了CFD和CSD耦合界面的数据转换方法,该方法可在同一映射矩阵处理结构响应和非定常气动载荷转换,保证了耦合边界上的能量守恒;改进了一种松耦合方法流程,在保持模块化基础上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二维位移外插算例和A—GARD445.6机翼的动响应分析中,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79.
The principal goal of the NASA 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 (TPF) and European Space Agency's Darwin mission concepts is to directly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extrasolar terrestrial (Earthsized) planets. This first generation of instrument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disk-averaged spectra with modest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signal-to-noise. Here we use a spatially and spectrally resolved model of a Mars-like planet to study the detectability of a planet's surface and atmospheric properties from disk-averaged spectra. We explore the detect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wavelength range, for both the proposed visible coronograph (TPFC) and mid-infrared interferometer (TPF-I/Darwin) architectures. At the core of our model is a spectrum-resolving (line-by-line) atmospheric/surfac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This model uses observational data as input to generate a database of spatially resolved synthetic spectra for a range of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and viewing geometries.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against spectra recorded by the Mars Global Surveyor-Therm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and the Mariner 9-Infrared Interferometer Spectrometer. Results presented here include disk-averaged synthetic spectra, light curves, and the spectral variability at visible and mid-infrared wavelengths for Mars as a function of viewing angle, illumination, and season. We also consider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tral appearance of an increasingly ice-covered Mars, as a function of spectral resolution, signal-to-noise and integration time for both TPF-C and TPFI/ Darwin.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