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航空   767篇
航天技术   307篇
综合类   170篇
航天   3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91.
Ionospheric sporadic E layer refers to localized thin irregularity with enhanced plasma density appearing in the height range of ionospheric E layer (~90–130?km). The much higher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sporadic E layer than the background ionosphere would cause sudden TEC enhancement in the occultation TEC profile. A wavelet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TEC fluctuation in this paper, and then Smax index is defined to represent the intensity of the sudden TEC enhancement. Smax index is compared with sporadic E critical frequency (foEs) observed by the ionosonde. The results show a well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ith me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bout 0.7. Thus, an empirical linear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nverse the foEs. The monthly/hourly mean values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poradic E intensity and occurrence ratio are calculated using this method based on the COSMIC occultation data from 2007 to 2011.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nverse the foEs based on the occultation TEC profile data and the inversion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long-term global variations of sporadic E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492.
飞灰空心微珠/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三相球自洽模型和Mori-Tanaka方法,首先给出了计算含多相球形空心夹杂复合材料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剪切模量的一般公式,然后计算了飞灰空心微珠/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随微珠含量及尺寸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对于给定种类的空心微珠,微珠的含量及其大小是决定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微珠内压对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93.
四自由度对称并联机器人结构综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螺旋理论,分析了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中支链运动螺旋系与动平台约束螺旋系的关系,列举了五阶运动螺旋系的支链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四自由度对称并联机器人结构综合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针对动平台3转动1移动的运动特征要求,进行了结构综合,得到多种具有对称结构的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类型.结果表明: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与约束通过螺旋数学模型来表达简单直观,便于机构的型综合;同时该方法针对给定动平台的运动特征,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对称结构的型综合,有利于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结构创新,为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4.
锂氟化碳电池在固体正极体系一次电池中拥有最高的理论比能量(约2180 W·h·kg-1),特别适合对载荷质量要求苛刻的深空探测任务.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其着陆巡视器内部使用了一组锂氟化碳电池用于完成进入—下降—着陆段的供电任务.文章提炼锂氟化碳电池与深空探测应用密切相关的4项基本特性,根据火星探测任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5.
王海童  王掩刚  周芳  刘汉儒 《推进技术》2021,42(11):2465-2473
分布式涵道推进系统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率的动力布局形式,其中进气道如何使气流低损失地快速过渡到数个圆形截面的涵道风扇进口是一个亟需探索的设计问题。以分布式涵道推进系统进气道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基于面元计算方法,发展了一种进气道内流动的快速数值预测手段。应用所发展面元法数值方法结合进气道的超椭圆参数化方法、自适应优化算法建立了分布式涵道推进系统进气道的无经验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悬停状态的分布式涵道推进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使用该设计方法实现了从无圆滑过渡的简单初始几何到气动指标符合优化预期的光顺几何的优化设计。基于RANS的三维数值分析表明:所优化设计的进气道相比于初始几何总压畸变系数(DC)从0.0086降低到0.0067,低于基于经验设计的参考几何(DC=0.0073),且流场无明显分离及旋涡,确认了这种具有高时间效率的无经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6.
刘玉亮  邬树楠  张开明  吴志刚 《航空学报》2018,39(12):222194-222194
以任意相控阵天线式空间太阳能电站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其在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姿轨耦合效应对其轨道运动的影响。首先,通过Hamilton原理建立起考虑重力姿轨耦合效应时的姿态运动和轨道运动的方程。其中,任意相控阵天线式空间太阳能电站被简化成刚体,它的重力势能以其结构尺寸和其轨道半径的比值为小量进行泰勒展开,并保留至二阶项。之后,采用解析的方法对方程进行分析,并发现当电站的姿态运动满足一定条件时,其轨道运动将会出现共振现象。此外,重力姿轨耦合效应还会引起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运动长期的漂移,通过选择合适的轨道运动初始条件可以消除漂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重力姿轨耦合效应还会引起轨道运动的发散。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97.
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对钛合金TB6进行正交铣削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刀具磨损情况,并用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刀具磨损的回归公式。结果表明:刀具主要磨损在后刀面,其磨损大都呈现一条带状磨损带,在速度增大时大磨损带变长,刀具易发生脆性破损,且在刀具表面会出现钛合金粘连;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宽度和切削深度;刀具磨损回归方程具有良好的回归方差,能够很好的对刀具寿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98.
为提高稀疏信道估计性能, 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 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导频设计问题。由于已有方法不能准确衡量采样矩阵重建性能, 从而导致根据已有方法设计的导频具有较差的信道估计性能, 因此提出以互相关矩阵元素的立方和为准则准确评价采样矩阵的重建性能。针对OFDM系统信道估计导频设计为离散组合优化问题, 提出了一种并行完全树分组替换搜索算法用于搜索最优的导频。在算法的每次循环中, 先将导频索引集合分组, 再根据每一组替换的结果更新导频, 提出的方法扩大了导频搜索空间, 避免了导频搜索的局部最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评价方法相比现有方法能够准确评价采样矩阵重建性能, 使用提出的准则设计的导频与现有互相关准则相比信道估计均方误差可减小约3 dB。同时, 所提出的导频搜索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最优的导频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499.
    
针对功耗和工作频率对22 nm FDSOI背偏和28 nm体硅体偏电路的偏置能力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带有4级分频电路的65级环阵(RO)为例进行后仿真,后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背偏技术的22 nm FDSOI环阵的输出频率可在57.8~206 MHz的范围内进行调节,相应的工作电流变化范围为24.4~90.4 μA;而利用体偏技术的28 nm体硅环阵的输出频率调节范围则为92.8~127 MHz,对应的工作电流变化范围为67.8~129 μA。对22 nm FDSOI工艺的环阵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分析认为,在功耗和性能2个方面,22 nm FDSOI电路的背偏调节能力优于28 nm体硅电路的体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00.
文章在介绍方位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系统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方位多波束SAR系统模糊信号的来源。从系统总体角度给出了方位多波束SAR系统距离模糊的一种度量方法及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仿真计算实例。文章的分析结果对高分辨宽测绘带SAR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