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航空   1121篇
航天技术   382篇
综合类   197篇
航天   4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数据库开放对象的一般结构和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精确地模拟客观世界,减少软件生成的复杂性,本文提出开放对象的数据模型,使其自身具有自组织、自我进化的能力,实质是面向对象+人工智能+数据库的一个模型。本文讨论了它的一般结构,开放对象的集合在子开放对象关系下构成有向图,并在对其加以适当限制做成偏序格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组开放对象的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12.
GDBMS是作者设计并实现的一个实验性的工程图形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基于扩充关系数据模型,成功地完成了对工程图形数据的描述。 本文从图形的数据库表示出发,对几何实体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GDBMS中的图形数据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该数据模型吸取图元枚举法(PI方法),结构实体几何表示法(CSG法)和边界表示法(BR方法)的优点,在进行交互式图形编辑以及图形显示时,采用CSG结构,在数据库的存贮和处理时,采用扩充的BR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车速的提高,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便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与减阻节能相关的汽车优化造型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由于运动物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的头部的形状,因而我们对厢式大客车驾驶室前风窗区的几种不同造型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测力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驾驶室前围不同形式的过渡是影响厢式客车空气阻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在适当的风窗倾角下,经过良好的圆化处理后,可使厢式大客车的空气阻力减小27%左右。这不仅节省了燃料的消耗,还可以提高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改善其加速和爬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几种航天雷达高度表,其中包括弹载雷达高度表、“土星”雷达高度表和“天空实验室”雷达高度表,最后介绍一种卫星雷达高度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major goals of NASA's 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 (TPF) and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s Darwin missions are to detect terrestrial-sized extrasolar planets directly and to seek spectroscopic evidence of habitable conditions and life. Here we recommend wavelength ranges and spectral features for these missions. We assess known spectroscopic molecular band features of Earth, Venus, and Mars in the context of putative extrasolar analogs. The preferred wavelength ranges are 7-25 microns in the mid-IR and 0.5 to approximately 1.1 microns in the visible to near-IR. Detection of O2 or its photolytic product O3 merits highest priority. Liquid H2O is not a bioindicator, but it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to life. Substantial CO2 indicates an atmosphere and oxidation state typical of a terrestrial planet. Abundant CH4 might require a biological source, yet abundant CH4 also can arise from a crust and upper mantle more reduced than that of Earth. The range of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solar rocky planets might far exceed that of the Solar System. Planetary size and mass are very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habitability and can be estimated in the mid-IR and potentially also in the visible to near-IR. Additional spectroscopic features merit study, for example, features created by other biosignature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 or on the surface and features due to Rayleigh scattering. In summary, we find that both the mid-IR and the visible to near-IR wavelength ranges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biosignatures and planetary properties; therefore both merit serious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 for TPF and Darwin.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电子对抗系统广泛使用的数字储频技术主要是通过采样、存储和复制产生干扰信号.阐述了基于采样技术的信号重构及其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分析了在此基础上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合成产生干扰信号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支持在轨系统和有效载荷的操作 ,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空间站信息系统为处理器、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单元以及设备接口提供了一个高速、宽带网络。这种结构的关键点是 :1开放式的并且是非专用的 ,避免传统设计方法的浪费。 2结构化和标准化 ,支持组装、增长性和技术性插入。 3采用标准的与用户隔离的硬件和软件接口组成 ,使用户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 ,并且简化了集成 ,缩短了设计周期 ,压缩了研制和维护费用。文中对国际空间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初期设计、接口和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做了概要性叙述  相似文献   
18.
四边形全天自主星图识别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讨论了一种新的无须任何先验知识的星图识别算法。该算法将四边形星图模式分解为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三角形模式,使用三角形模式的特征,在保证自满计算量和星载星表的存储容量的前提下,使算法的识别成功率得以星著提高。Monte Carlo实验表明,在星等误差0.5星等(3σ),位置误差10角秒(1σ)时,该算法的识别成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9.
空间交会动力学和安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导出空间交会相对运动方程并给出其物理解释,然后给出动力学方程的解析解,并分析其动力学性质,最后导出不碰撞安全区和位置保持点的表达式。选择适当初始条件可以求出安全区和保持点。  相似文献   
20.
着陆缓冲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陆缓冲技术是空间飞行器返回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着陆缓冲装置可以明显降低降落伞的面积、减小回收系统的重量,同时大幅度降低飞行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近些年来,着陆缓冲技术有了些新的发展。文中对已有的着陆缓冲装置进行了分类,对每种类型的技术性能、使用范围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