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2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369篇
航空   1964篇
航天技术   486篇
综合类   224篇
航天   75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高度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在高安全实时操作系统中引入了分区(Partition)的概念。分区是运行于一个处理机模块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或子系统),这些应用程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隔离,互不影响。分区由一个或多个进程组成,每个进程隶属于特定的分区,各进程之间按照一定的调度策略并发执行。依据微内核的体系结构,本文着重讨论了分区内进程管理方法,涉及进程优先级调度实现、虚中断响应、进程截止期处理和周期进程管理。  相似文献   
952.
对某型号军用飞机上航空有机玻璃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仪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实验在不同的氧气浓度(5%,10%,15%,21%)和升温速率(15℃/min,30℃/min)条件下进行,用改良的Coats-Redfern法计算出了动力学参数,用Doyle法计算理论失重值。研究发现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都随氧浓度的下降而增加,在升温度速率分别为15℃/min和30℃/min条件下当氧浓度变化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0~108kJ/mol和87~92kJ/mol,而频率因子分别为(7~35)106/s和(0.4~1)106/s。计算结果很好的吻合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53.
本文采用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重复级低速压气机不同静叶弯角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静叶弯曲能有效地控制静叶端壁区二次流动,降低端壁区流动损失,特别是有间隙的根部区流动。因此,静叶弯曲后改善了近失速点的流动,扩大了低速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另一方面,静叶弯曲促使端壁区的低能流体向叶片中部迁移,使得叶片中部附近的损失增加,从而效率降低。叶片弯曲的同时叶片表面积增大,使得叶片表面摩擦损失增加。几方面原因导致静叶弯曲存在一个最佳角度,本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弯角为10°附近流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54.
徐磊  常海萍  常国强  张镜洋 《推进技术》2006,27(3):248-251,265
对叶片弦中区内部“冲击-气膜出流”冷却方式中气膜孔附近壁面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取气膜孔前后三倍气膜孔径范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冲击间距及冲击孔与气膜孔沿流向相对位置对其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气膜孔前后局部范围,存在最佳的冲击间距与气膜孔径比;同样,对气膜孔前局部范围,也存在最佳的冲击、气膜孔沿流向相对距离与气膜孔径比;随着冲击孔与气膜孔相对距离的增大,冲击对气膜孔局部换热影响变小,气膜“溢流效应”突出,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  相似文献   
955.
方祥军  刘思永  王屏 《推进技术》2006,27(5):416-421
为了探讨对转涡轮气动设计规律,采用常用于导叶的可控涡法设计对转涡轮上游整流动叶,并配合可控子午成型设计,用以控制对转涡轮内径向压力分布,并与传统涡轮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该方法设计的5.25kg/s小流量模型对转涡轮效率为94.2%。三维数值模拟表明:对转涡轮取消导叶后,在设计自由度减小,参数受到制约条件下,整流动叶采用可控涡设计是调控对转涡轮流场积极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56.
用酚醛树脂对磷酸盐进行了杂化,并用杂化基体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考察了酚醛树脂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加入后。磷酸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弯曲强度从50MPa提高到100MPa以上;吸水性显著下降,吸湿率从5.5%降低到1.5%左右;同时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亦有改善。  相似文献   
957.
选用了高性能的热塑性聚合物PAEK对LP-15聚酰亚胺进行增韧,研究了在不同含量下PAEK对LP-15聚酰亚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共混后,树脂体系保持了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以LP-15/PAEK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在抗冲击性能方面亦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58.
在已有的(t,n)门限数字签名方案及证实数字签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双重门限证实数字签名方案(t1,n1;t2,n2)。新方案首次在签名证实阶段引入了门限方案,由一群符合一定条件的t2个人组成证实者(confirm er)。因为是由不同的各方参与进来,方案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可信任性,从而使得该方案适用于某些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59.
PAEK/BMI共混体系分相机理及其层状体系相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AEK/双马来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分相机理和层状体系固化后的相形态结构.通过AFM可以清楚地观察到,PAEK含量较低时,分相机理是成核-增长机理(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简称NG),形成典型的海岛分相结构;随着PAEK含量的增加,分相机理变成旋节线相分离机理(Spinodal Decomposition,简称SD),形成了典型的双连续结构,随着PAEK的含量进一步增大,形成典型的相反转结构,SEM观察证实了AFM观察的相分离机理.同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PAEK含量为20phr时出现了一个峰值,此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提高了近2倍.通过SEM研究PAEK/双马来酰亚胺层状体系,发现PAEK膜与BMI相互接触的区域,由于相互扩散出现了类似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结构,其中由于BMI的扩散能力较PAEK较强,发现在PAEK相出现大量BMI颗粒,这种结构对于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非常有利,通过研究PAEK/双马来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分相机理及其层状结构的相形态结构,从而为PAEK膜"离位"增韧BMI树脂基复合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6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未加氧化-还原固化体系的丙烯酸酯胶粘剂HCB1和加入氧化-还原固化体系的丙烯酸酯胶粘剂HCB2进行热分析,确定两种不同胶粘剂的固化温度范围,并利用Kissinger,Ozawa和Crane方法计算出HCB1胶粘剂和HCB2胶粘剂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研究和探讨氧化-还原固化体系在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固化体系,可以降低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反应的固化温度和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