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9811篇
航天技术   5114篇
综合类   242篇
航天   2558篇
  2021年   155篇
  2018年   188篇
  2016年   156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7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380篇
  1988年   200篇
  1987年   232篇
  1986年   222篇
  1985年   634篇
  1984年   508篇
  1983年   403篇
  1982年   485篇
  1981年   608篇
  1980年   244篇
  1979年   183篇
  1978年   189篇
  1977年   144篇
  1976年   156篇
  1975年   185篇
  1974年   180篇
  1973年   161篇
  1972年   188篇
  1971年   148篇
  1970年   143篇
  1969年   147篇
  1967年   1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金属零件的一种快速成型制造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当今快速成型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快速成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选区激光烧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功率激光快速成型系统的金属零件成型工艺。这种方法首先烧结金属与有机粘结剂的混合粉末,生成“绿件”,而后除粘、熔渗金属,最终得到致密的金属件。最后,文中给出了加工实例,并对这种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聚束照射SAR成像算法的条带SAR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聚束照射合成孔径雷达(SAR)与条带模式SAR成像算法上的统一,本文利用两种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条带模式SAR数据分块处理,等效成聚束模式数据。然后,用聚束照射SAR成像算法实现条带数据的成像处理。针对具体数据,文中还对成像区大小的选择作了分析,并推导出成像长度与滤波器带宽应当满足的关系式。包场数据的处理严格证实了理论分析并验证了本文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在应用模糊逻辑建模与辨识方法建立微下击暴流风切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恒定俯仰姿态改出微下击暴流的飞行引导策略,提出了一种改出微下击暴流风切变的模糊反馈控制系统,并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该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飞机穿越微下击暴流风场的动态特性;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可使得飞机在穿越微下击暴流风场时具有较好的改出性能;另外,遗传算法的应用对已设计的模糊逻辑控制器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改善了飞机穿越微下击暴流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4.
探讨了离散作业型(Job shop)车间中的作业调度的分阶段模型,并根据离散作业调度的阶段性提出了基于作业状态空间的逐段式车间作业调度算法,通过对一个实际车间作业调度仿真比较,此算法运算速度比最短加工时间(SPT)和最少工作量剩余(LWR)算法快,其调度结果在实际作业车间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新颖组合变换器拓扑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电源模块并联和串联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拓扑,克服了双管正激变换器副边二极管电压应力过高,输出电压和电流脉动大,只能应用于输出中低压场合的缺点,具有副边二极管电压应力低,可靠性高,原边开关管电流应力低,输出电压和电流脉动小,磁芯元件体积小等优点,本文对该新颖组合变换器进行分析,仿真和实验,表明适合应用于输入中,高电压,输出高压,大电流场合,并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6KVA逆变器前级变换器,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变化和重构是快速可重构信息系统 (RRIS)的两个核心概念 ,RRIS对变化的适应或演化能力使它优于传统信息系统。本文首先提出 RRIS的体系结构 ,然后以 RRIS框架为重点 ,讨论框架的定义、分类及设计 ,研究框架的构成、构成元素 (业务构件 )的设计及构件如何在构架的组织下协调地安插在 CORBA的软总线上 ,实现类似硬件IC的即插即用。构件在框架上即插即用的灵活机制及热点构件 (反映变化 )的灵活运用 ,提高了框架的可扩展性、可定制性 ,从而提高了 RRIS适应变化的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997.
Since the flyby observations by Mariner 10 in 1974 and 1975, Mercur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objects for space physics and planetary exploration. The MESSENGER and BepiColombo missions now plan to revisit this planet. In order to design plasma instruments for the BepiColombo mission, we have estimated electron and ion fluxes around Mercury with an empirical model,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Earth’s magnetotail. The solar wind data needed as input parameters are derived from Helios observat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our predicted electron fluxes at aphelion agree well with the Mariner-10 data. It is also noted that ion instruments must cover a very wide dynamic range of proton fluxes. Howeve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arth’s magnetospheric model to Mercury is, in itself,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omparative magnetospheric studies.  相似文献   
998.
海南地区电离层闪烁监测及初步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为开展赤道区的电离层闪烁形态特性及相关物理过程的研究,空间中心海南台站建立了一套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利用Plessey GPS Builder-2系统开发的,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了修改,使其能以高采样率(50/s)同时并行记录11个通道GPS信号强度数据.对2003年7—12月间L-波段电离层闪烁事件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日落后到午夜附近,其中9—11月较7—8月闪烁发生和结束的时间明显提前;电离层闪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9—11月较其他月份明显增强,其中10月达到最大;电离层闪烁的逐日变化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闪烁的发生在秋分附近9月底到10月中旬的磁静日期间达到最大;太阳和地磁活动的增强通常会抑制电离层闪烁的发生,这种情形在秋分附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9.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the Wind and IMP-8 spacecraft revealed that a slow solar wind, flowing in the heliospheric plasma sheet, represents a set of magnetic tubes with plasma of increased density (N > 10cm-3 at the Earth's orbit). They have a fine structure at several spatial scales (fractality), from 2°-3°(at the Earth's orbit, it is equivalent to 3.6-5.4h, or (5.4-8.0)×106km) to the minimum about 0.025°, i.e. the angular size of the nested tubes is changed nearly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magnetic tubes at each observed spatial scale are diamagnetic, i.e. their surface sustains a flow of diamagnetic (or drift) current that decreases the magnetic field within the tube itself and increases it outside the tube. Furthermore, the value of β= 8π[N(Te + Tp)]/B2 within the tube exceeds the value of βoutside the tube. In many cases total pressure P = N(Te + Tp) + B2/8πis almost constant within and outside the tubes at any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scales.  相似文献   
1000.
Ionospheric Effects of Geomagnetic Storms in Different Longitude Secto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during two geomagnetic storms of a different intensity evolving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local time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re were used the data from a network of ionospheric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opposite longitudinal sectors of 80°-150° E and 250°-310° E.This analysis has permitte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detected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tions of the disturbances are likely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local time difference of the geomagnetic storm development, its intensity and by the different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f the ion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