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航空   1540篇
航天技术   428篇
综合类   282篇
航天   7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81.
The South Pole of Mar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symmetric residual ice cap composed of water ice and CO2 ice.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esidual cap, there exists an area called cryptic region which is relatively free of ice during summer time. Many fan-shaped km-scale structures apparently caused by a wind-blown system of dust-laden gas jets occurred dozens degrees of Ls before the complete sublimation of the CO2 frost layer. We have examined the seasonal cycles of condensation and sublimation in the cryptic and non-cryptic regions by using the topographic data from the MOLA/MGS measurements. Using the MOLA topography data collected over one Martian year (1999–2001), we have studied the temporal elevation change and the seasonal cycle of the carbon dioxide frost on the southern polar caps. We have produced mapping of the seasonal CO2 frost thickness variation for seven Ls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and 330°). It is found that the time variations of the CO2 frost thickness in these two regions are quite similar. The greatest thickness of the CO2 frost layer is about 0.76–0.78 m in both places occurs at Ls = 150°.  相似文献   
982.
无线通信环境下,信号在空间传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接收端信号功率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为了保证接收端信号在进入解调环路之前具有相对稳定的信号强度,有必要对输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文章首先简要说明了传统自动增益控制的设计原理,重点描述了前向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给出了设计实例,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3.
航天器发动机羽流对敏感器热效应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健  尚志 《航天器工程》2009,18(3):59-65
采用差分求解N-S方程与DSMC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航天器单台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真空羽流对航天器敏感器的热效应。首先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然后应用DSMC方法对喷管出口外轴对称羽流场进行计算,最后将轴对称羽流场计算结果作为模拟粒子入口边界条件,在并行计算机平台上进行三维羽流场和热效应计算得到航天器单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羽流场对敏感器的热效应。以两个敏感器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84.
基于飞机三维模型的装配单元快速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空企业实际调研为基础,在传统飞机装配单元划分经验知识的指导下结合当前飞机数字化技术开展基于飞机三维模型的装配单元快速划分技术研究,提出以三维工艺分离面作为数字化装配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其建模算法和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装配单元构件快速识别和建模研究,建立装配单元快速识别和建模算法,从而实现装配单元的快速划分.这些技术和方法已在CATIA V5系统上得到初步开发和验证.  相似文献   
985.
许剑  杨庆俊  包钢  李军 《宇航学报》2009,30(5):1823-1828
五自由度气浮台主要是在地面模拟微小卫星运行时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为卫星姿态控制及变轨飞行提供地面试验手段。气浮台平动时会受到一定的侧向干扰力,不但对系统的控制带来干扰,而且会减少冷气推进系统的有效作用时间。因此对侧向干扰力问题进行研究,归纳了其产生的原因,对引起侧向力的环境、偏载、摩擦、风阻和工作台面等几个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并提出了相应降低侧向干扰力的方法和措施,最终使五自由度气浮台受到的总侧向干扰力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86.
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推进综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何麟书 《推进技术》2009,30(6):735-739
对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超声速飞行器进行了巡航状态下的纵向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研究。建立了考虑系统干扰和传感器噪声的系统模型。为消除静差,使用积分型LQG方法进行了飞行/推进综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推进综合控制器抑制了高度和速度通道之间的耦合,具有一定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87.
基于Eulerian模型的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拓展公路交通中常见的Eulerian模型,研究了一种空中交通流量模型。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对空中交通流量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对特定区域内流量进行控制。最后,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引入最优控制向量的方法改善了流量波动性大的情况,降低了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988.
Al含量对耐热Mg-Al-Sr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g-(4~7)Al-2Sr系列四种合金的显微组织、拉伸和蠕变性能及Al含量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Mg-(4~7)Al-2Sr系合金的铸态组织均由α-Mg和沿枝晶界分布的第二相构成.Al含量为4%时在晶界处形成了离异共晶和少量层片共晶Al4Sr相及大块的三元τ(Mg-Al-Sr)相.Al含量的增加使Al4Sr全部转变为更加粗大的层片状共晶,同时共晶相的体积分数增加而τ相体积分数减小,当Al含量6%时全部为α-Mg+Al4Sr共晶组织.Al含量继续升高到7%后,基体中形成了少量的Mg17Al12相.含Al 4%和5%的合金中Sr抑制了显微组织中Mg17Al12相的形成和高温下的非连续析出,并且在高温100h蠕变后显微组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有较好的蠕变抗力.三元τ相比Al4Sr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在Al含量低于6%时,随着Al量增大,τ相减少而Al4Sr相增加,导致合金蠕变性能有所下降;Al含量高于6%时,胞状Mg17Al12相非连续析出,Al含量增大使析出相增多,蠕变性能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89.
航天器近地空间环境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环境是影响航天器飞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总结近地空间环境含义的基础上,按形成因素对近地空间环境进行分类,并详细分析了辐射环境、摄动环境、磁场环境、等离子体环境、微流星体和冷黑环境及其对近地空间航天器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0.
扰流板进气总压畸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吊舱进气道进口安装扰流板进行试验,研究扰流板进气畸变的影响因素及总压畸变特征。试验得到了进气道出口若干马赫数下进气总压畸变的定量数据,研究了进气道出口压力分布和畸变指数随飞行马赫数、扰流板堵塞比、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对应点总压恢复系数随扰流板堵塞比和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减小而增大,几乎不随飞行马赫数发生变化;受扰流板、飞行侧滑角以及发动机低压转子转向影响,进气道出口局部区域存在高压区,高压区域的大小和位置随飞行马赫数、扰流板堵塞比、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各总压畸变指数随扰流板堵塞比和进气道出口马赫数增大而增大,飞行马赫数对畸变指数影响很小。同时,数值计算了不同飞行马赫数下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特征及周向稳态畸变指数,与试验结果结论一致,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也证明了数值计算在总压畸变研究中的有效性。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的空中逼喘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