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航空   320篇
航天技术   156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Impacted craters are commonly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planets, satellites, asteroids and other solar system bodie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rate of constructing the database of crater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crater detection algorith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craters on planetary surfaces. The approach contains two parts: crater candidate region selection and crater detection. In the first part, crater candidate region selection is achieved by Kanade-Lucas-Tomasi (KLT) detector. Matrix-pattern-oriented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atLSSVM), as the matrixization version of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inherits the advantages of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reduces storage space greatly and reserves spatial redundancies within each image matrix compared with general LSSVM.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pproach employs MatLSSVM to design classifier for crater detec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dataset which comprises 160 preprocessed image patches from Google Mars demonstrate that the accuracy rate of crater detection can be up to 88%. In addition, the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approach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it takes resized crater candidate region as input pattern directly to finish crater dete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last experiment demonstrate that MatLSSVM-based classifier can detect crater regions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KLT-based crater candidate region selection.  相似文献   
222.
采用力学、热物理等测试方法,研究模压成型石英/酚醛复合材料制品性能,并与模压成型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制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压石英/酚醛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其线胀系数是模压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一半,在中低焓值、较低热流、较长烧蚀时间条件下具有很小的热变形。  相似文献   
223.
朱卫兵  张慧杰  陈宏  韩丁 《推进技术》2013,34(12):1670-1676
为了研究耐烧蚀材料内部的输运现象,论文使用多点统计方法中的Snesim重构了三种2D多孔介质,并使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了不可压条件下2D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与传热现象。模拟结果表明:Snesim方法能够获得耐烧蚀材料的孔隙结构,且资源消耗少;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与传热现象与多孔介质结构相关,简单多孔介质中,速度和温度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复杂多孔介质中,不均匀的流动对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   相似文献   
224.
起落架是支撑整架飞机的装置,如果地面异常收起,飞机将受到损伤,对飞机及飞行员的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将基础教练机的一起起落架收放动作筒异常开锁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说明了故障发生时机及故障特征,提出了预防该类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25.
数字全息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全息照相及再现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数字全息计算机数值模拟,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FFT)对拍摄到的干涉条纹进行了图像复频域的信号分析,实现了数字全息的复频域滤波技术和全息图的小景深再现技术,应用于数字全息粒子图像测速DHPIV(Digital Holography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并对立方体对角复杂流动流场进行了试验测量,得到了空间中的三维速度向量场分布,进而得到了三维流线的空间分布,实现了具有时间序列全流场三维空间的三维速度场测量.  相似文献   
226.
简介了导轨移动式冗余度操作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指数积(POE)方法进行了系统建模,对该操作臂系统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同时对系统避奇异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方法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在系统运动学分析中,充分利用了系统结构的几何特点,体现了系统简化分析和实际性能优化并重的思路.该运动学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其它机器人系统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7.
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效用函数的网络流量模型,把网络拥塞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网络流量模型的最优化问题,并且给出了求最优解的对偶梯度投影算法.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源选择传输速率使得它的网络利益最大,而链路调整拥塞价格来适应源的决定.为了在IP网络中实现此算法,在路由器中以概率标记显式拥塞指示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中的拥塞预警CE(Congestion Experienced)比特来传输网络拥塞信息,使用IP分组头中的生命域TTL(Time-To-Live)估计分组传输路径中链路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8.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抗干扰天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自适应抗干扰天线性能的影响,是细化GPS系统指标的基础,常被用来确定其技术实现方案.根据GPS的信号特点,利用加权矢量和干扰空间之间的正交性,分析了高频通道幅相偏差和幅相扰动、I/Q(In-phase/Quadrature)通道的幅位偏差以及天线互耦对ICR(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atio)和SINR(Signal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了ICR主要取决于高频通道的幅相扰动和I/Q通道的幅相偏差,而与高频通道的幅相偏差和天线互耦无关,修正偏差不一定能够提高SINR,修正互耦得到的SINR的改善仅正比于天线阵S矩阵(scattering matxix)的最大奇异值.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29.
为了研究在旋转状态下温度比对气膜与主流掺混区域的影响,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静止状态相比,气膜出流在旋转状态下会发生偏转.当温度比固定,随着转速的增加,吸力面上气膜覆盖区域向高旋转半径方向偏转;但在压力面上,覆盖区域向低旋转半径方向偏转.在旋转速度固定时,随着冷却气膜和燃气温度比的增加,气膜覆盖区域向高旋转半径方向偏转.旋转同时会降低气膜冷却效率,而温度比对此的影响却很小.   相似文献   
230.
气膜冷却是应用于航空燃气轮机上的冷却技术,旋转及表面曲率是影响气膜与 主流掺混区域的重要因素,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旋转状态下曲率对气膜与主流掺混区域的影 响进行了研究,湍流模型选取了k-ω模型.增加旋转速度,会引起吸力面气膜的分离; 固定转速,降低表面曲率半径,压力面气膜发生分离,吸力面气膜冷却效果得到改善.当动 量流量比在小于1的范围内变化时,旋转只改变压力面气膜与主流掺混区域的分布,而对吸 力面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