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6篇
  免费   1099篇
  国内免费   990篇
航空   3164篇
航天技术   1231篇
综合类   685篇
航天   150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high LET charged particles are a subject of great concern with regard to the prediction of radiation risk in space. In this report, mutagenic effects of high LET charged particles are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using primary cultures of human skin fibroblasts, and the spectrum of induced mutations are analyzed. The LET of the charged particles ranged from 25 KeV/micrometer to 975 KeV/micrometer with particle energy (on the cells) between 94-603 MeV/u. The X-chromosome linked 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prt) locus was used as the target gene. Exposure to these high LET charged particles resulted in exponential survival curves; whereas, mutation induction was fitted by a linear model. The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 (RBE) for cell-killing ranged from 3.73 to 1.25, while that for mutant induction ranged from 5.74 to 0.48. Maximum RBE values were obtained at the LET of 150 keV/micrometer. The inactivation cross-section (alpha i) and the action cross-section for mutant induction (alpha m) ranged from 2.2 to 92.0 micrometer2 and 0.09 to 5.56 x 10(-3) micrometer2,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values were obtained by 56Fe with an LET of 200 keV/micrometer. The mutagenicity (alpha m/alpha i) ranged from 2.05 to 7.99 x 10(-5) with the maximum value at 150 keV/micrometer. Furthermore, molecular analysis of mutants induced by charged particles indicates that higher LET beams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larger deletions in the hprt locus.  相似文献   
122.
SiO_2/Ag薄膜系统是扫描辐射计内光路反射镜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高分辨扫描俄歇微探针(SAM)和扫描电镜分析对SiO_2/Ag 薄膜系统失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失效的反射镜表面SiO_2薄膜上存在大量析出物,借助于SAM分析,表明这些析出物主要是银和铜,析出物表面伴随有硫化和氧化。SAM的深度剖面结果说明,有析出物存在的区域,各薄膜层中存在原子间的扩散。文章就反射镜中Ag、Cu、和O的扩散和穿透行为进行了讨论,认为SiO_2薄膜致密度较差是导致反射镜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3.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MHD激波局地参数的方法计算了模拟得到的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偏差.结果表明在激波传播到100Rs以后,激波对中前向快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关系的符合达到很高的程度,相对误差在10^-2数量级以内;并且在激波传播到150 Rs以后,相对误差在10^-3数量级以内.这个结果说明文中所使用的有限差分数值格式能较好地模拟激波.  相似文献   
124.
编队飞行卫星群构型保持及初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出了基于相对轨道要素的编队飞行卫星群轨道相对运动控制的轨道机动方程;提出了编队飞行卫星群轨道相对运动控制的轨道机动控制策略,利用不同方向的脉冲控制相对运动的轨道参数,包括轨道平面内机动和轨道平面外机动控制。根据相对轨道要素的变轨机动控制,进行编队飞行卫星群构型的初始化。这样的构型初始化可以视作一次特殊的变轨机动控制,很容易实现编队飞行构型的初始化机动。  相似文献   
125.
为解决含圆孔层合板在孔内轴销加载下的孔边应力问题,提出一个计及接触摩擦效应的弹性轴销模型,摩擦系数假设为沿接边界按正弦规律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理论的一般方法,分析了轴销的应力和位移,为有效地解决有载孔层合板孔边应力问题提供了解析基础。  相似文献   
126.
回顾了中国发展卫星通信的简要历史,介绍了中国卫星通信的现状和作用。在调查国内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预测了1988-2002年国内用户对卫星通信转发器需要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7.
研究用现场数据估计系统可靠性参数置信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用元部件现场信息估计系统可靠性参数,如系统可靠度、可靠寿命等区间估计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替换百分点法,并运用Monte Carlo数字仿真对估计的置信度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本系统分别利用传感器测出空气的温度、气压和湿度三个参量,把测量值用一个通用于不同机型的接口电路连接到微机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出空气折射率值。文中叙述了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的设计原理,给出了检测和接口电路框图、计算公式和程序流程图。整个系统已通过联机调试和初步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了不同焊接电流下钛合金板胶接点焊接头的A扫描信号和C扫描图像特征,并进行了拉伸-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观察C扫描图像的特征与A扫描信号的变化,能够划分胶接点焊接头的胶层区、热影响区、熔合区、熔核区以及焊接缺陷;随着电流(7~10 k A)的逐渐增大,接头熔核直径呈递增趋势,相应的失效载荷从7 231.5增加到10 939.0 N;当电流为7 k A时,在C扫描图像上反映出飞溅缺陷,此时接头失效载荷远小于没有出现飞溅的接头,可见飞溅降低了胶接点焊接头的拉剪载荷。  相似文献   
130.
刘新  康颖  邹芳  杨阳  吴祖成 《载人航天》2014,(6):534-537
研究了密闭体系中微量气味污染物的脱除作用与机理。采用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实现了人工环境下氧化性自由基的产生;以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对气态羟基自由基实施了捕集和检测,验证了在羟基自由基的存在下NH3被氧化为N2。通过U—I获得反应能耗和污染物去除效率为:NH3脱除效率为90.6%时,能耗1.0W。研究表明:自由基簇射技术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可有效去除密闭生存环境中产生的NH3等微量有害气味成分,将在空间站等密闭生存系统内空气净化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