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7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00篇 |
航天技术 | 126篇 |
综合类 | 60篇 |
航天 | 2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411.
介绍了火箭弹射座椅某型机构撞针组件功能,对故障零件进行主要尺寸检查、试打火试验,并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维氏硬度检测等理化分析,最终确定了故障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此类故障现象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12.
413.
414.
415.
416.
在开源软件OpenFOAM的两相流动态解算器中添加了激励盘,数值研究了考虑动力影响的大型四发涡桨水陆两栖飞机在水面高速滑行时的典型力学特性。针对水陆两栖飞机的特殊性,全面考虑了飞机高速滑行时的水动力、气动力、地面效应以及螺旋桨的动力影响,较为真实地模拟了飞行器水上起飞的瞬时状态。首先,在interDyMFoam中添加了激励盘模型,以体积力的形式将螺旋桨旋转产生的动量注入流场,用以模拟飞机起飞时大拉力情况下滑流的动力学影响,较螺旋桨非定常模拟方法大幅减少了计算量。其次,对Wigley船体标模和螺旋桨单桨模型分别进行了考核,验证了OpenFOAM的水动力计算能力并确认了新加入的动态激励盘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水陆两栖飞机水面单断阶滑行过程中的气动力和水动力特性并给出了滑流和动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17.
复合材料长桁机械成型过程中的成型载荷与成型工艺参数的关系会影响预制体成型过程的稳定性和长桁成型后的性能,利用自制复合材料L型长桁自动化成型机,搭建出一种长桁结构机械成型载荷测试系统,通过成型温度、成型速率、成型间距和铺层结构的研究,对成型载荷的变化规律进行测试和分析,探索出工艺参数与成型载荷之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成型温度范围内,随着成型温度的逐渐升高,成型速率逐渐降低,成型间距逐渐增大,会使得成型载荷逐渐降低;铺层方式不同时,成型载荷变化情况为:[0°/45°/90°/–45°]ns>[0°/90°]ns>[±45°]ns;最后得到成型载荷与工艺参数关系的经验公式,在一定范围内对成型温度、成型速率、成型间距可具备实际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418.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分步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准流场与唇口平面形状分步优化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基准流场以反射激波不均匀性最小和总压恢复最大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使用结合Tayler-Maccoll方程的有旋特征线方法(MOC)进行流场计算,获得双拐点母线内收缩锥基准流场。进气道唇口形状以沿流线积分(Streamline Integral Method, SIM)获得的进气道无黏阻力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获得类椭圆形唇口平面形状。针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数值模拟,与传统直母线基准流场相比,双拐点母线基准流场反射激波后流动不均匀性下降40%左右,总压损失减少35%左右,总体性能提升明显。类椭圆唇口进气道在设计点的单位质量流量无黏阻力相较于圆形唇口降低6%,具有良好的压缩特性和气动效率,能够减弱进气系统对飞行器气动性能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19.
首先分析了几何外形和相对厚度对超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GA)和气动力快速工程算法,对于相对厚度为3.5%的多边形翼型进行优化设计,多边形翼型的优化外形趋于四边形,最大厚度点后移到翼型弦线的60%左右,随着迎角或者马赫数增大下翼面会变薄,上翼面变厚,最大厚度点相应稍有后移。对于相对厚度为4%的双圆弧翼型,采用两步优化设计方法,第1步优化结合基于B样条的类别形状函数变换(CST)参数化方法与小波分解方法,实现几何外形的局部控制与光顺处理,并且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代理模型降低优化过程中流场计算的工作量;第2步优化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最速下降法(SDA),修正第1步优化中代理模型和小波光顺引入的误差;优化设计得到的翼型近似为四边形,其相对厚度最大点后移到翼型弦线的60%~65%处,升阻比可以提高7%。 相似文献
420.
总结了复合材料结构的特点,分析了CCAR-25部中适用于复合材料结构的适航条款,明晰了复合材料结构在材料、设计、制造、验证等方面需遵循的适航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咨询通告AC20-107B和相关工业标准,给出复合材料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