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4篇 |
免费 | 327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8篇 |
航天技术 | 198篇 |
综合类 | 82篇 |
航天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航飞行中的陆空通话具有交际会话的性质。本文利用会话分析理论,分析了民航陆空通话的整体结构,局部结构和机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52.
热固性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广泛,但其在加热固化成型过程中易产生变形。通过优化铺层设计,可以减小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细长杆件固化过程的变形,但是忽略了截面形式对固化变形的影响程度。本文提出在复合材料大长径比构件设计时应采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方法进行热变形分析,充分考虑截面对称性对产品固化变形的影响,有效降低该类产品固化过程中的变形。 相似文献
53.
为了改善光学遥感卫星的成像质量,提升卫星操控的灵活性,基于遥感成像理论,提出了依据太阳高度角的卫星在轨成像参数自主调整方法。文中首先讨论了影响卫星遥感成像质量的因素,分析了入瞳辐亮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在不同侧摆角时,一个轨道周期内相机积分时间的变化范围,并据此建立了太阳高度角、侧摆角与积分级数、增益的对应关系。然后分析了太阳高度角和侧摆角的最佳分挡策略,最终得到了可用于卫星在轨成像参数自主调整的二维查找表,以实现卫星在轨成像参数自主调整。利用该方法可提升图像的辐射质量,极大减少了地面上注的数据量。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某防空导弹制导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设计,给出了仿真系统的组成。其中,导引头和天线罩安装于导引头仿真转台上,惯测装置置于位置速率转台上,并采用真实视线法进行半实物仿真。仿真和导弹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半实物仿真系统有效地模拟了飞行试验导弹的飞行过程,仿真试验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55.
56.
57.
月球南极着陆区关键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月球中低纬度着陆区不同,月球南极地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恶劣,太阳高度角低,对地可见与不可见周期较长,这些关键特性都对南极着陆探测任务提出了挑战。文章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对南极地区的光照条件、对地可见、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到了上述关键特性的规律。南极地区不存在永久光照区,但存在一些几百米尺度的4~9个月的准连续光照区,着陆器的光照条件与着陆器高度密切关联;南极地区光照条件和对地可见受地形影响较大;在50m基线情况下,备选着陆区域平均坡度比较平缓(0°~5°);着陆器尺度5m基线情况下,不同备选着陆区域平均坡度相差较大,最大平均坡度可以达到25°。根据上述分析,对我国开展月球南极探测的任务规划和探测器系统设计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着陆区的选择及探测器主要功能组成等。 相似文献
5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了可更换喷嘴的中压气体引射器 ,利用现有中压气源驱动 ,建成一座增压回流引射式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 2 .4m×2 .4m ,M =0 .3~ 1 .2。稳定段最高工作压力为 0 .45MPa ,最高模型试验雷诺数Rec=1 5× 1 0 6(M =0 .90 ,C =0 .2 4m) ,稳定吹风时间≥ 1 5s。风洞气动回路上分别配置有多喷管引射器、栅指扩散段、跨声速试验段驻室抽气系统及特殊的主排气系统等装置。采用智能自适应解耦控制技术 ,实现总压和M数独立、快速、精确地控制。该气动布局与部段配置及其功能设计 ,在国内跨声速风洞中均是首次采用。 相似文献
59.
60.
维修检查仿真系统有利于培训机务人员的测量技能,维修测量仿真是维修检查仿真系统的核心技术。针对测量过程仿真中测量对象种类繁多,通过引进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对Petri网进行理论扩展,在基本Petri网的基础上引入颜色标记、随机时间变迁,对测量对象、测量工具等要素进行描述,构建基于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CSPNAT测量过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