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1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91篇 |
航天技术 | 149篇 |
综合类 | 114篇 |
航天 | 2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随着全国专业资格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事考试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职称考试工作网络化已成为服务考生,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构建和谐考试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基于的ASP.NET动态信息的职称考试系统,针对我国目前职称考试的状况,运用ASP.net技术实现了前台动态网页与后台数据库紧密结合,实现了网上报名与信息发布功能,不仅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采集错误,而且及时发布各类职称考试报名信息,从而缩短了报名时间,极大地方便考生。 相似文献
43.
44.
45.
液体火箭发动机充液导管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流固耦合(FSI)作用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充液导管频率特性的影响,采用传递矩阵法(TMM)建立了空间导管流固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针对真实发动机导管开展了传递矩阵模型与传统基于附加质量的有限元(FEM)(非耦合)模型仿真计算以及模态试验验证,比较了管径、壁厚等结构参数对导管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导管各阶谐振频率减小、而对应的流体振荡与结构振动幅值增大.管径对导管低阶频率特性的影响较壁厚对其影响更大.对于该算例,当管径大于设计值30%后,耦合作用引起的1阶频率误差高于10%,此时流固耦合不能忽略;而壁厚对1阶谐振频率的影响则小于8%. 相似文献
46.
47.
为了研究鸭式布局远程弹尾翼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无尾翼,“T”型尾8翼,栅格尾翼三种尾翼布局,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不同布局在不同马赫数及迎角状态下对远程弹气动特性尤其是滚转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安装“T”型尾翼的模型和安装栅格尾翼的模型相比,在跨声速阶段,其升力特性优于栅格尾翼,也更利于滚转控制,但在超声速区域,栅格尾翼模型具有明显的升力特性优势,同时也容易进行滚转控制,而减小阻力是栅格翼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以降低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辐射为目的,针对某型涡扇排气系统构建1/3缩比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比较了中心锥有/无冷却的排气系统喷流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验证了中心锥冷却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尾向红外辐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锥表面在外涵气体冷却下温度降低,同时尾焰核心温度也降低.当涵道比为0.3时,在0°~10°范围内,气膜冷却中心锥体排气系统红外辐射降低24%~32%;在20°~90°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降低0.8%~2.1%.当涵道比增加到0.8时,0°方向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60%;20°~90°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3%~51%. 相似文献
49.
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在竖直圆管内换热特性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以国产航空煤油RP-3为对象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热流密度和进口温度对碳氢燃料在竖直向上管和竖直向下管的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中热流密度变化范围为300~600kW/m2,进口温度变化范围为293~723K,压力及流量分别保持为5MPa以及3g/s.研究表明:在所有实验工况下,实验进口处将首先出现换热恶化现象,之后随着热边界层的充分发展换热逐渐增强;当管内流体状态从超临界压力液态过渡到超临界状态,由于物性的显著变化将导致换热沿管程方向得到显著强化.当进口油温超过其拟临界温度后,由于碳氢燃料吸热能力迅速降低导致管内出现了换热恶化.对于竖直向上流与竖直向下流,即使浮升力判断因子的值小于10-5,浮升力的影响仍然不能忽略.最后,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在微细管内流动的强迫对流换热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50.
针对一类带动态性能约束的轴承-转子系统优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改进工作:一是在目前一类轴承-转子系统优化模型基础上,将轴承游隙作为设计变量,考虑轴承游隙的影响;二是提出了一种演化算法/线性搜索的混合算法,将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采用演化算法对问题全局寻优,求得给定代数时的优化解,再以此解作为新的初始解,采用线性搜索方法进行局部搜索.经数值仿真表明:该优化模型中增加考虑轴承游隙后,对优化结果有较大影响;提出的混合算法克服了使用线性搜索方法难以确定初始解的问题,在同等计算精度和耗时情况下,该方法求解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