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343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382.
以适航条款符合性验证为出发点,从人体呼吸生理学角度设计得出一套基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旅客最小补氧量标定方法,为国产民用飞机旅客氧气系统的设计和适航验证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83.
基于摄动制导导引律研发出一种适合一体化PGK硬件的制导控制算法,改善导弹对机动目标的截获能力,强化制导与控制之间的协调匹配,实现高精度制导。比较了单纯滤波和实时计算导引系数的抗干扰措施,并在仿真和试验测试中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实时计算导引系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84.
赵雄  樊伟  郑联语  刘新玉  安泽武  杨森 《航空学报》2019,40(10):422950-422950
为减小大飞机垂尾装配界面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振动对其精加工质量的影响,需掌握装配界面加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而动力学特性与其模态参数密切相关。因此,为获得装配界面各阶模态参数,针对其动态精加工过程,提出了一种优化STD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由装配界面的实测加工振动数据构造Toeplitz矩阵,并将其作为STD法的输入,进而求出装配界面各阶次模态参数,并构成模态参数下三角矩阵。然后利用模态置信因子及模态保证准则选出阶次相对稳定的模态参数作为装配界面的真实模态参数。最后,通过切削实验和锤击测试验证优化STD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锤击实验模态结果作为装配界面的模态参数测量参考值,以一阶模态频率识别结果为例,该方法相比于传统STD法和SSI法,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12.71%和3.82%;同理其余各阶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优化STD法可准确高效地获得装配界面的模态参数,为其精加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85.
利用双星定位系统的两个测距信息外加星敏感器的测角信息,基于信息融合和信息守恒理论,采用联合推广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低轨卫星进行自主定轨仿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定轨精度,达到低轨卫星自主定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86.
波音787飞机是美国波音公司推出的最新型号的民航飞机,该机集多种新技术于一体。由于大量采用新技术,使该型飞机在航线短停维护时与其他波音系列飞机存在不少差异,需要维护人员予以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387.
NASA's EPOXI mission observed the disc-integrated Earth and Moon to test techniques for reconnoitering extrasolar terrestrial planets, using the Deep Impact flyby spacecraft to observe Earth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pring, 2008, from a range of ~1/6 to 1/3 AU. These observations furnish high-precision and high-cadence empirical photometry and spectroscopy of Earth, suitable as "ground truth" for numerically simulating realistic observational scenarios for an Earth-like exoplanet with finite signal-to-noise ratio. Earth was observed at near-equatorial sub-spacecraft latitude on 18-19 March, 28-29 May, and 4-5 June (UT), in the range of 372-4540?nm wavelength with low visible resolving power (λ/Δλ=5-13) and moderate IR resolving power (λ/Δλ=215-730). Spectrophotometry in seven filters yields light curves at ~372-948?nm filter-averaged wavelength, modulated by Earth's rotation with peak-to-peak amplitude of ≤20%. The spatially resolved Sun glint is a minor contributor to disc-integrat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at 1100-4540?nm reveals gaseous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with minor features of molecular oxygen,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One-day changes in global cloud cover resulted 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ght curve beginning and end of ≤5%. The light curve of a lunar transit of Earth on 29 May is color-dependent due to the Moon's red spectrum partially occulting Earth's relatively blue spectrum. The "vegetation red edge" spectral contrast observed between two long-wavelength visible/near-IR bands is ambiguous, not clearl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verdant Earth diluted by cloud cover versus the desolate mineral regolith of the Moon. Spectrophotometry in at least one other comparison band at short wavelength is requir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Earth-like and Moon-like surfaces in reconnaissance observations. However, measurements at 850?nm alone, the high-reflectance side of the red edge, could be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periodicity in the light curve and deduce Earth's diurnal period and the existence of fixed surface units.  相似文献   
388.
作为爱立信微波系统公司通用AESA验证样机计划的一部分,已经对S波段的有源天线验证样机进行了研究。这个天线验证样机包括一个由96个有源阵元组成的相阵,并已对其进行了设计、制造和评估。在天线近场范围内设置了一个评估系统,采用该验证样机获得了有关阵列孔径设计、T/R模块生产、天线系统设计、组装/集成以及天线系统校准和评估的全方面的实际经验。 选择该设计的目的是“低风险”和“高产出”,以符合紧张的项目进度和所设定的天线系统级目标。其目的是用近100个阵元的有源接收阵来验证稳定的有源天线功能,并评估基于制造特征的校准方案。这些目标在包括初始设计和最终评估阶段的两年时间内均已完成。  相似文献   
389.
在增压风洞设计中对洞体风扇安装段、收缩段收缩形体等部分的变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就这些位置初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使其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90.
针对工商所事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利用VisualFoxpro6.0开发了该管理软件,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软件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对用类设计方法实现登记处理模块给出了原代码,对编制类似的处理软件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