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316篇
航天技术   130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材料挤出成型是一种典型的增材制造技术,其通过高温加热,将热塑性聚合物或其复合材料熔融挤出,而后逐层累积成型。它具有无需模具、可成型复杂零部件、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聚醚醚酮作为一种半晶态超强热塑性聚合物,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佳等优异特性。利用材料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可实现零部件的高性能低成本快速制造。介绍了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挤出成型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从成型工艺机理、技术发展及性能对比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系统分析了未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22.
Al-Li-Cu-Mg-Zr合金的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1.91Li-1.25Cu-0.46Mg-0.21Zr合金超塑性变形结果表明,最佳的时效工艺是400℃8h;冷轧工艺得到了比温轧(550%)更高的超塑性延伸率(630%);最佳超塑性变形工艺是T=500℃,(?)_i=3.33×10~(-3)s~(-1)(起始拉伸速度)。研究指出,Al-1.91Li-1.25Cu-0.46Mg-0.21Zr合金的超塑性预处理的时效工艺和轧制工艺影响了合金超塑变形初期的应变诱发再结晶,从而影响超塑性性能。超塑变形中的动态回变和动态再结晶是晶界滑动的重要协调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23.
民机跨音速实验洞壁干扰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洞壁干扰修正方法以实测的洞壁附近的压力分布作为边界条件;要求来流和洞壁附近的Mach数都小于1;但允许模型附近出现局部超音速区和激波。它适用于各种透气壁或实壁实验段。应用该方法对国外三个模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修正结果与NASA非线性洞壁干扰修正方法的结果十分接近或完全吻合。该方法已用于B737模型在1.2m风洞中实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其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大展弦比飞机的跨音速风洞实验数据修正。  相似文献   
324.
机会数字阵雷达是以平台隐身性设计为核心,以数字阵列雷达为基础,兼具多功能、多模式的"一体化"新概念雷达系统.本文在对国外有关概念雏形描述理解基础之上,对其定义和涵义进行了深入透析,详细论述了"机会"一词的几层涵义.分析了机会数字阵雷达不同于传统相控阵雷达的技术特性和应用潜力,以及机会数字阵雷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如3-D空间单元"机会性"分布优化选取和波束综合,信号传输与同步以及多自由度的系统资源优化管理等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25.
帧转移面阵CCD电子像移补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像移对面阵CCD成像的影响,针对面阵CCD运动成像中影响图像MTF的速度误差和积分级数来设计具有电子像移补偿功能的面阵CCD积分时序,并完成了软件仿真和硬件电路测试,在实际CCD成像电路中验证了像移补偿时序。  相似文献   
326.
崔村燕  洪延姬  王广宇 《航空学报》2009,30(9):1566-1570
流场演化过程是揭示激光推进机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利用纹影系统和PCO-HSFC 高速相机,首次拍摄了自来水诱导CO2激光击穿空气产生的激波向空气和水中的演化过程。阐述了产生两次气蚀空穴的原因:初始时刻产生的空穴为激波作用于水面所致,第二次空穴出现在相机被触发后约8 μs 时,是激光烧蚀水蒸气作用于水面所形成的低压区。实验结果表明:击穿后流场向激光入射方向(空气中)演化较快,激波初速度较大,约为6 km/s;流场向水中演化相对较缓,激波初速度约为3.33 km/s。两者都服从指数衰减,分别在约73.368 μs 和41.649 μs 时衰减到声速。研究结果对于把水作为工质应用于激光推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27.
针对某型飞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副翼反效问题,提出了复合材料机翼满足气动弹性要求的优 化方法,构造了一种基于Pareto最优解定义的多目标遗传算法——Pareto遗传算法.该算法 以权重信息为基础建立Pareto解集过滤器,引入小生境技术等实现Pareto前沿面的求解.测 试函数计算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收敛性.以复合材料机翼的升力系数和滚转力矩系数为目标 函数,采用Pareto遗传算法进行计算得出一组Pareto最优解集,计算结果表明,给出的方案 能够满足工程需求,为决策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328.
In support of the InSight mission in which two instruments (the SEIS seismometer and the \(\mbox{HP}^{3}\) heat flow probe) will interact directly with the regolith on the surface of Mars, a series of mechanical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ree different regolith simula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that will be derived from InSight. The mechanical data obtained were also compared to data on terrestrial sands. The density of the regolith strongly influences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determined from the data on terrestrial sands. The elastoplastic compression volume chang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edometer tests that also provided estimates of possible changes in density with depth. The results of direct shear tests provided values of friction angles that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terrestrial sand, and an extrapolation to lower density provided a friction angle compatible with that estimated from previous observ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Mar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racting/dilating shear volume changes of sands on the dynamic penetration of the mole was determined, with penetration facilitated by the \(\sim1.3~\mbox{Mg/m}^{3}\) density estimated at the landing site. Seismic velocities, measured by means of piezoelectric bender elements in triaxial specimens submitted to various isotropic confining stresse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fining stress, with lesser influence of density changes under compression. A power law relation of velocity as a function of confining stress with an exponent of 0.3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tests, allowing an estimate of the surface seismic velocity of 150 m/s. The effect on the seismic velocity of a 10% proportion of rock in the regolith was also studied. These data will be compared with in situ data measured by InSight after landing.  相似文献   
329.
小角度晶界对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籽晶法制备了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小角度晶界试样,研究小角度晶界对DD5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0℃中温拉伸中,晶界角度小于16.1°时,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无明显变化;晶界角度小于11.4°时,伸长率维持在15%以上;晶界角度大于11.4°后,伸长率开始快速下降;在980℃/250 MPa持久条件下,当晶界角度小于5.1°时,持久寿命维持在140 h以上;当晶界角度大于5.1°时,持久寿命随晶界角度增大开始缓慢下降,至14.8°时,持久寿命仍保持为原来的85%;当晶界角度大于14.8°后持久寿命开始快速下降;在1093℃/158MPa持久条件下,当晶界角度小于5.1°时,持久寿命维持在30 h以上;当晶界角度大于5.1°时,持久寿命随晶界角度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330.
现有的倾转旋翼机建模着重于研究其复杂的气动特性,在飞行动力学运动方程方面则研究不足,均采用了普通固定翼飞机的六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方程。然而,倾转旋翼机在过渡模式,旋翼和短舱的倾转使飞机构型产生动态变化,除了造成气动力干扰以外,旋翼和短舱的倾转还会引起重心变化,而且由于高速旋转的旋翼倾转会产生陀螺力矩效应,造成对机体的姿态干扰,采用六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方程不能反映由此造成的多体惯性耦合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将旋翼、短舱、机体视为不同运动实体,建立倾转旋翼机的多体动力学方程,以完善其飞行动力学建模。建模过程中首先对各个微元运用牛顿定律和角动量定理,然后对各实体积分得到了惯性系下多体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转换得到机体坐标系下的多体动力学方程组。该方程组在形式上为隐式非线性微分方程组,需首先求解状态微分量的相容初值。然后采用Runge-Kutta-Felhberg积分算法,对隐式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进行了数值仿真。以XV-15数据为例对模型和仿真算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和仿真算法正确。建立的模型和采用的仿真算法对研究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特性、飞行控制技术、飞行安全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