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3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40篇 |
航天技术 | 320篇 |
综合类 | 173篇 |
航天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介绍了空间飞行器综合定轨与参数分析软件COMPASS的开发过程。软件的初级阶段目标是可以利用SLR观测对多颗激光卫星进行同时定轨、可以利用非差GPS观测对GPS星座进行同时定轨,并估计有意叉的地学参数。COMPASS的开发采取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技术策略,软件开发经历了这样几个主要过程:多星多技术定轨框架的建立。利用SLR观测确定GPS卫星的轨道,利用IGS的SP3轨道确定GPS星座的轨道,利用非差GPS伪距观测确定GPS星座的轨道,利用非差GPS伪距和相位观测确定GPS星座的轨道。激光卫星的定轨精度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可以用于提供国际服务(如IERSEOP;ILRS快速分析);GPS定轨内符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均外符精度好于30cm。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惯导系统中应用较为成熟的RS232、RS422、RS485、CAN 等数据传输
方法传输带宽低、可靠性低、距离近并且引入电磁干扰等问题,将基于IEEE-1394b 的光
通信引入惯导系统。利用惯导系统中FPGA 资源配合物理层芯片和光电转化模块,搭建
基于IEEE-1394b 的数据传输系统。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工作流程,为满足数据传输特
殊需求对链路层请求方式和数据包进行惯导专用化改进。借助QuartusⅡ 集成开发环境
提供的SignalTapⅡ逻辑分析仪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传输系统可以使用立即请求发
送广播形式的异步数据包,也可以进行点对点异步数据传输,实现了预期目标。该方法
不仅屏蔽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外界电磁干扰,还实现了惯导系统的大带宽、高可靠传输,
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线性塞式喷管外流干扰数值计算与冷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由塞锥截短率为25%的线性塞式喷管和升力体构成的塞式喷管运载器风洞冷流试验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结合试验测量结果,研究了不同高度(压比)下外流对线性塞式喷管流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流干扰导致线性塞式喷管内流过膨胀和横向侧流强度增加,并影响塞锥底部气流的受限流动;低空工况下外流的存在造成塞锥壁面和底部压强降低以及运载器底部阻力增加,喷管性能损失较大;高空工况下塞锥壁面和底部的压强已经不再受外流的影响,喷管性能损失较小,主要由运载器底部阻力损失造成. 相似文献
995.
成曙%路廷镇%蔡国飙%辛健 《宇航材料工艺》2007,37(5):63-66
开展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含Ⅰ型裂纹拉伸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拉伸速率,获得双向拉伸极限特性主曲线和应力—应变破坏曲线,为推进剂材料破坏分析的经验准则提供判据。结果表明,如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断裂阻力被看作是材料常数,则裂纹驱动力必受到平行于裂纹之应力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裂纹驱动力与平行应力成反比关系。当平行应力超过屈服应力以后,因平行应力太大超过了损伤阀值,在推进剂中造成了损伤,从而断裂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根据一套弯度达73°的双圆弧叶栅的试验结果,分析了该叶栅的临界马赫数、最佳攻角、落后角、叶栅损失及攻角范围、叶型表面压力分布等,并与超临界叶栅的性能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参数选择恰当、槽道面积分布合理,则双圆弧叶栅在这样大的弯度下,仍能获得较好的气动性能,并基本符合一般双圆弧叶栅性能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为了研究静子开缝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处开缝的流动控制方案,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缝隙高度的静子开缝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缝隙射流可阻断静子吸力面气流的径向流动,吹除缝隙出口后的低速气流,从而达到扩稳的目的,设计转速下方案A的风扇稳定工作范围扩大了7.1%;在不同工况下静子开缝对角区气流分离和流动损失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在堵塞工况下,由于静子通道内流动分离较小,开缝射流的优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开缝高度较低时,缝隙射流对角区分离和流动损失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开缝高度的增加对控制叶根角区气流分离有利,对控制较大叶高处吸力面的气流分离不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