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724篇
航空   2170篇
航天技术   987篇
综合类   757篇
航天   10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imulates the searches for a correlation between seismic activity and ionospheric anomalies. Contrary to common focuses on strong earthquakes, we report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2 days before a moderate Ms = 4.7 Chongqing earthquake (29.4°N, 105.5°E, depth = 7.0 km, occurred at 21:21 LT, 10 September, 2010) with the data of ground-based ionosondes and IGS receivers. The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under the quiet geomagnetic conditions and a geomagnetic storm was analyzed with upper and lower bound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s of foF2 and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n the afternoon of 8 September, 2010, with a limited area close to the epicentr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feature of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s triggered by the geomagnetic storm on 15 Septemb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eliogeomagnetical condi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observed ionospheric enhancements were very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thcoming moderate Chongqing earthquake, which impli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s of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nd earthquakes is very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提高近距空空导弹离轴发射和攻击载机后半球目标的能力,在俯仰平面内研究了使用反作用喷气控制空空导弹敏捷转弯的问题.为了实现导弹的敏捷转弯,提出了通过控制导弹姿态来控制导弹速度方向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考虑到反作用喷气输入的开关特性,使用滑动模态方法设计了导弹的姿态控制系统,滑动模态可达的一个充分条件为反作用喷气提供的可控力矩不小于导弹的最大气动俯仰力矩.反馈增益可以通过非线性仿真或者优化来选择.非线性仿真的结果再次表明本文提出的转弯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了滑动模态姿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3.
基于Web服务的VHE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虚拟归属环境VHE(Virtual Home Environment)的概念,允许 个人业务环境的无缝漫游,使用户能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和网络访问个性化的业务.分析了VHE业务平台的基本功能需求,利用Web服务技术的架构,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VHE平台——WSEVHEP(Web Services Enabled VHE Platform),平台本身和第三方的业务均以Web服务的形式发布.提出了VHE服务的框架和流程,主要流程包括服务的发现、订购和执行.该平台实现了VHE的基本特性,满足了用户对移动性的要求,适合构建移动互联网的VHE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4.
论述了企业应变能力的结构,内容及各层次间应变的特征,以应变能力在各责任单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作了描述,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了应变能力在企业四个层次上的目标与保证关系,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评价、诊断的定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5.
大气准两年振荡对赤道行星波上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热带大气行星波在QBO风场中向上传播的规律,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开尔文波和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在QBO不同相位下交替上传的结果。试图用QBO对行星波的调制解释QBO在日地相关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利用由衍射基本原理导出的有限厚薄相屏弱闪烁信号强度的Fourier功率谱表达式研究了不规则结构等效厚度L和水平漂移速度V对Fourier功率谱的影响。结果表明,L加大,Fresnel振幅变小,Presnel半径不变;V加大,Fresnel振幅不变,Fresnel半径变大。功率极小值相应的频率值之比为1:1:2:3:…:n而不是√2:√3:…:√n,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一致。对实测闪烁功率谱进行了数值模拟。由此得到了实际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等效厚度、漂移速度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7.
基于航天器气动力辅助变轨的基准飞行轨道,提出采用GPS(或INS)/运动方程来确定航天器的六自由度导航信息。采用航天器高超音速空气动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导出了GPS(或INS)/运动方程导航方案的滤波方程、观测方程等。数字仿真表明,GPS(或INS)/运动方程导航方案的精度高于GPS或INS,而且较单纯的GPS或INS增加了导航信息冗余度。  相似文献   
118.
以汽轮机700mm扭叶片为对象,在XK5040数控机床上,进行了型面误差在线检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叙述了1990年中国返回式卫星采用的微重力测量系统概况、微重力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微重力测量结果与分折。指出:这是国内首次空间微重力水平监测;研制的JS05-1A 微重力测量仪动态精度优于4μg,响应时间6ms,达到了国际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该仪器为指导优化空间晶体生长的微重力环境及了解卫星工作状况提供了有力手段。通过对该卫星微重力水平监测所获得的73505对数据进行分折,发现有效载荷动作是影响卫星微重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为10~(-4)g 量级;有效载荷不动作时,除1.23%的时间存在10~(-4)g量级不明干扰外,有97.6%的时间微重力的绝对值小于4×10~(-5)g,仅O.3%的时间在10~(-4)g 量级。  相似文献   
120.
3点逐步r型自适应网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根据某个流场参数梯度较合理地分布网格同时又不增加网格点的数量,提出一种基以总变差为基础的r型3点逐步自适应网格算法,通过3点逐步调整网格点的位置以减小网格线的扭曲,生成质量较好的计算网格.以绕二维圆柱和三维双椭球的超声速流动为算例,用Euler方程模拟,以流场的压力总变差来进行自适应,通过分别用所提出的自适应方法生成的自适应网格与用原始网格计算所得的流场结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用自适应网格计算所得的激波比用初始网格计算所得的激波薄,采用自适应方法所计算出的流场数值解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