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8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731篇
航空   2182篇
航天技术   952篇
综合类   761篇
航天   10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对湍流目标进行检测,是多卜勒效应在现代机载气象雷达中的应用。鉴于目前在新型机载气象雷达中普遍装备了湍流信号处理电路,本文就有关的湍流目标及其检测原理和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2.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的拍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军  高德平  胡绚  陈高杰 《航空学报》2007,28(6):1369-1373
 在双转子航空发动机中,由于转子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平衡量,当两个转子的转速比较接近时,发动机会出现拍振现象,拍振将引起振动强度过大问题。对双转子系统的拍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拍振的周期性、信号强度及其反向转子特性,阐明了拍振产生的机理和特征,并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对拍振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验证。研究表明,拍振与双转子转速差和不平衡量的相位因素有关,当转速差小于工作转速的20%时,双转子系统拍振信号的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转轴位置对机翼、机身和三个组合体上翼面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于机翼和机身,当转轴位置后移时其动态迟滞效应更为强烈。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前,上仰时会出现更为的动态迟滞效应。因此鸭翼达到失速状态较晚。而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后时,如尾翼,将会更早地出现动失速,转轴位置对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可以认为主要是由于俯仰运动时的动态洗流影响所导致的实际有效迎角的变化。由此影响了动态分离涡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混合法——光弹性实验与权函数解法相结合求解了孔壁受均匀内压作用偏置圆孔边径向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该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精度高等优点,对分析复杂应力场中圆孔边穿透裂纹问题,该方法同样适用,且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5.
THERESEARCHOFINCREASINGLIFTANDREDUCINGDRAGFORWING-TIPSAILSChenMingyan,QiMengbu(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介绍了由Hackett提出的一种估算大攻角洞壁干扰修正的壁压信息法。并利用四个几何相似、尺寸不同的平板机翼和翼-身组合体模型在南航NH-2风洞中进行了试验。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方便,修正结果准确可靠。但必须指出,对于试验段下游带有平衡缝的闭口回流风洞,洞壁测压数据需经适当的修正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7.
陈廷楠  张登成 《飞行力学》1995,13(3):54-60,83
根据稳定性理论,对某型高速飞机的惯性耦合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对飞机的滚转-偏航耦合-俯仰耦合的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在不影响问题本质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假设条件,将研究惯性耦合的六自由度全量方程进行简化,求出急滚稳定性判据,以某型机为例,计算出其惯性耦合特性,用急滚稳定性判据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验证 。  相似文献   
148.
发展了一种分析进口稳态压力畸变对多级轴流压缩系统稳定性影响的逐级平行压缩系统模型;建立了一种稳态压力畸变进气条件下,多级轴流压缩系统对燃烧室燃油瞬时脉冲的气动响应及气动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导出了基于MacCormack隐式格式的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应用新的模型方法对一个三级实验压气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给出了稳态压力畸变与压缩系统稳定裕度损失及不稳定发生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定量给出了压气机失稳首发级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9.
Reverse-bias safe operating area (RBSOA) of high-power Darlington transistors is characterized using a 120 A/1000 V nondestructive reverse-bias second breakdown tester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at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Elaborate RBSOA characteristics are generated with different forward/reverse base drives and collector current levels.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ase temperature and second-base drive on RBSOA of four-terminal Darlington devic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0.
A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Optical Targets in Clut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is active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gorithms for detecting weak stationary optical and IR targets in a heavy opticalclutter background. Often only poor detectability of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targets is achieved when the direct correlation method is used. In many cases, this is partly obviated by using detection with correlated reference scenes [1, 2].This paper uses the experimentally justified assumption that most optical clutter can be modeled as a whitened Gaussian randomprocess with a rapidly space-varying mean and a more slowlyvarying covariance [2]. With this assumption, a new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 (CFAR) detector is developed 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ical generalized maximum likelihood ratio test of Neyman and Pearson. The final CFAR test is a dimensionless ratio. This test exhibits the desirable property that its probability of a false alarm(PFA) is independent of the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actual noiseencountered. When the underlying noise processes are complex intime, similar considerations can yield a sidelobe canceler CFARdetection criterion for radar and communications. Performance analyses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PD)versus signal-to-noise ratio for several given fixed false alarm probabilities are presented. Finally these performance curves are validat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the detection process which use real image data with artificially implanted sig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