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1篇 |
免费 | 1986篇 |
国内免费 | 89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699篇 |
航天技术 | 1021篇 |
综合类 | 481篇 |
航天 | 1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478篇 |
2021年 | 430篇 |
2020年 | 434篇 |
2019年 | 371篇 |
2018年 | 348篇 |
2017年 | 427篇 |
2016年 | 289篇 |
2015年 | 330篇 |
2014年 | 339篇 |
2013年 | 339篇 |
2012年 | 432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401篇 |
2009年 | 365篇 |
2008年 | 364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333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了研究颞骨蜂房气化程度与血管性耳鸣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本文基于典型的血管性耳鸣患者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首先,基于血管性耳鸣患者CT图像分别建立颞骨蜂房的基础气化和过度气化2种气化程度的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将三维几何模型分别导入Hypermesh软件中并以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可计算的三维有限元(FE)模型。再将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Virtual.Lab Acoustics软件中,加载相同速度边界条件,计算模型的声压幅值响应。最后,以前庭处检测的声压幅值作为计算结果。由2个模型生物力学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发现频率为250 Hz时经气化模型产生的声压幅值比基础模型的值低3.02 dB。经过气化模型产生的声压幅值小于基础模型,且在相同频率下2个模型间的声压幅值差异可被血管性耳鸣患者察觉。这一结论可以尝试为临床创新治疗血管性耳鸣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2.
863.
为探究附面层抽吸对亚声速高负荷扇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利用数值方法对叶栅进行了下端壁流向槽附面层抽吸的研究。对比原型和各抽吸方案发现:下端壁附面层的抽吸可以有效抑制下角区低能流体的分离及回流,降低下角区总压损失并提升叶栅近端壁区域的扩压能力,但上角区分离会略有加剧。当抽吸质量流量为原型叶栅质量流量的0.50%时,抽吸槽起始于角区分离点下游附近的抽吸方案(EW2)效果最佳,叶栅整体总压损失降低27.65%,静压比提升8.69%。 相似文献
864.
轨道面旋转角对GEO卫星广播星历参数拟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播星历参数拟合是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星历用户算法的简洁高效直接决定了用户导航定位的效率。在基于GEO、IGSO和MEO三类卫星的北斗二代导航定位系统中,GEO卫星的广播星历参数拟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基于广播星历参数的最小二乘解法,推导出了轨道面旋转角对广播星历参数的影响表达式,分析了轨道面旋转角的大小对广播星历参数拟合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轨道面旋转角不仅很好地解决了GEO卫星广播星历参数超限的问题,而且确保了广播星历参数拟合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65.
根据DVP-SX2型PLC的电机控制系统复杂环境运行以及成本的要求,本文设计出了以ATmega128型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人机交换系统,实现了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66.
867.
中国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是用于开展微重力燃烧实验研究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平台,可以实现燃烧流场测量。为了验证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粒子图像测速(PIV)单元对燃烧流场测量的功能与可行性,本文基于与在轨状态一致的连续激光器和相机的空间布局,搭建了地面层流圆孔射流试验平台,选取Al2O3,TiO2,ZrO2三种示踪粒子进行冷态试验与热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制Nd∶YVO4泵浦连续激光器偏光角度合适,能照亮被测流场主流区域,燃烧科学实验系统PIV单元可用于低速燃烧流场测量;相同工况下,Al2O3粒子在冷态试验测量的速度值更接近于理论值,速度幅值比更接近1,更适用于低速流体测量。 相似文献
868.
869.
870.
针对非线性超声无损检测金属材料微裂纹取向角度的问题,开展了微裂纹取向与超声波的和频非线性效应研究,建立了超声和频非线性特征系数与微裂纹取向角度的关系模型。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裂纹取向角度的逐渐增大,超声和频非线性特征系数与微裂纹取向角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趋势,而且相比二次非线性特征系数,和频非线性特征系数对微裂纹取向检测更为敏感。同时,从超声波平均能流密度(即声强)的角度出发,计算可知和频分量声强会随着微裂纹取向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二次谐波声强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同时和频分量声强占比相比于二次谐波声强占比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超声波声强计算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趋势基本一致,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金属材料微裂纹取向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