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300篇
航天技术   176篇
综合类   127篇
航天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比较了两种测量方法检测压力容器的可行性,阐述了LDMS系统在压力容器焊接定位和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2.
一种研究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密度的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微波探针法研究了等离子体密度变化。一般情况下,它除了不对等离子体产生干扰外,还可以对等离子体进行实时监测。本文利用这种方法对电弧风洞等离子体的形成以及不同状态下的密度变化作了观测,并同扫描朗谬探针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探针是研究特殊环境下等离子体密度变化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93.
综述了天文用CCD激光探测器对天文杜瓦的要求,介绍了研制的TWD型杜瓦的特点和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探测腔时,Ⅱ型和Ⅲ型杜瓦容器的技术指标分别达到:有效容积2.5L和1.25L;质量2.05kg和3.02kg;液氮保存期110h和116h.真空寿命达2年以上.接探测腔后,Ⅱ型杜瓦液氮保存期为40h;CCD冷盘温度可达到-100~-120℃.  相似文献   
694.
两项美国"人-机-环"军用标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两项美国关于“人-机-环”军用标准的编制背景及实施要求,简介和分析了不同版本标准的有关内容与差异,并概述了我国“人-机-环”军用标准的发展简况。  相似文献   
695.
三坐标测量机的现状、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构成、国内外上产现状、发展与未来。包括测量机的准确度、分类及丰富的软件。尤其对测量机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最后,预测厂测量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696.
数据仓库技术在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及其工具,结合传统DSS 的四库结构,设计和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7.
698.
自调节模拟低通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源低通滤波器,频率/电压转换器AD650及其变容二极管的特性分析,提出由信号频率来自调节有源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新设计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99.
研究了两种无陀螺姿态确定算法:Kalman滤波算法和二阶差分算法。基于某对日观测卫星,将“陀螺 太阳导行镜”组合Kalman滤波算法与以上两种无陀螺定姿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Kalman滤波算法和二阶差分算法均能较好地实现对日观测卫星三轴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700.
A preliminary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position and movement of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This integrated model, consisting of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magnetopause and a compressed dipolar model of Open/Closed field line, connects quantitatively the solar wind conditions, subsolar magnetopause and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ing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the increasing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mponent drive the magnetopause to move inward and the cusp equatorward. This model is adopted to interpret quantitatively the cusp movement of August 14, 2001 observed by Clu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lar magnetopause moved earthward from 10.7 He to 9.0 Re during the period of 002300-002800 UT,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shifted equatorward. The observations of Cluster C1 and C4 show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that Cluster Cl and C4 were crossing during same interval moved equatorward by 4.6°.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velocity computed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10.7km/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9.4km/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f CIS of Cluster C4 and C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