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00篇 |
航天技术 | 183篇 |
综合类 | 127篇 |
航天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和配平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构型特点,建立了倾转旋翼飞行器旋翼、机翼、短舱、机身、平尾(含升降舵)和垂尾(含方向舵)的气动力模型,研究了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以满足直升机模式的悬停/小速度飞行、直升机模式向固定翼飞机模式转换的过渡飞行和固定翼飞机模式的高速飞行,并运用最优方法研究倾转旋翼飞行器在不同飞行速度下作稳定对称飞行时的配平方法.最后以XV-15倾转旋翼飞行器为例,进行各种飞行模式的配平.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能合理地给出倾转旋翼飞行器在整个稳定飞行速度范围内的操纵量和姿态. 相似文献
64.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控制的关键在于根据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得到所需要的绕组电流和超前角.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文献中超前角和绕组电流计算流程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在超前角求解过程中,计算流程的中断.改进算法首先对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是否能够同时满足进行了判断.当不能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给出了一种计算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的算法;当能够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由判别式计算,改进算法使计算出的超前角能够位于有效区间内.此外,针对计算出的绕组电流有可能超过限值的情况,对算法进行了补充.采用改进算法后,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样机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65.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在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某些成果,其中包括含铝丁羟推进剂的试片实验和装药发动机实验以及燃速敏感性预示和内弹道预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发动机设计及推进剂配方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6.
利用地磁场测量的小卫星自主导航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磁场矢量是卫星所在位置的函数 ,通过对地磁场的测量 ,即可实现对近地小卫星的自主导航。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设计了小卫星基于地磁场测量的导航方法 ,在采用地磁场模型时选取磁偶极子模型 ,以此使设计算法的计算量大大减少。最后利用数字仿真验证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67.
Al/Mg阻抗梯度材料超高速撞击机理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Al/Mg阻抗梯度材料在超高速撞击下的响应过程,分析了冲击波在阻抗梯度材料中的传播规律,计算了撞击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情况,并与弹丸撞击铝合金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铝合金材料,Al/Mg阻抗梯度材料:1)延长了冲击波的传播时间,使峰值压力脉冲的比冲量提升了30%~50%;2)提高了塑性功和内能转化量,使不可逆功增加了10%。由此证明阻抗梯度材料的防护性能优于铝合金。 相似文献
68.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姿态确定方法用于姿态确定。利用星上的GPS接收机和磁强计两种敏感的测量,基于广义卡于尔曼滤波理论及信息融合理论,发展了基于此两种敏感器的全局最优融合估计算法。来确定卫星的姿态和姿态角速度。并对处法进行了设计和仿真,通过与单独使用GPS确定姿态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防静电白色热控涂层的空间环境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氧化锌晶格中掺入重金属离子,得到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白色颜料,再以丙烯酸树脂为粘合剂制备出空间飞行器外表面用的ACR-1防静电白色热控涂层;研究了空间环境效应(包括紫外辐照,电子和质子辐照)对该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的影响并与有机硅白色热控涂层进行了比较,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试验研究结果证明,ACR-1防静电白色热控涂层具有良好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Iannis S. Dandouras Henri Rème Jinbin Cao Philippe Escoubet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9
The four identical Cluster spacecraft, launched in 2000, orbit the Earth in a tetrahedral configuration and on a highly eccentric polar orbit (4–19.6 RE). This allows the crossing of critical layers that develop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Since 2004 the Chinese Double Star TC-1 and TC-2 spacecraft, whose payload comprise also backup models of instruments developed by European scientists for Cluster, provided two additional points of measurement, on a larger scale: the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orbits are such that the spacecraft are almost in the same meridian, allowing conjugate studies. The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2005 and 2006 extreme solar events are presented, showing uncommon plasma parameters values in the near-Earth solar wind and in the magnetosheath. These include solar wind velocities up to ∼900 km s−1 during an ICME shock arrival, accompanied by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by a factor of ∼5 and followed by an enrichment in He++ in the secondary front of the ICME. In the magnetosheath ion density values as high as 130 cm−3 were observed, and the plasma flow velocity there reached values even higher than the typical solar wind velocity. These resulted in unusual dayside magnetosphere compression, detection of penetrating high-energy particles in the magnetotail, and ring current development following several successive injection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which “washed out” the previously formed nose-like ion stru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