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航空   1043篇
航天技术   316篇
综合类   173篇
航天   6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1.
星载可移动多馈源单口径多波束天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通信业务容量提升以及热点区域动态变化的保障能力需求,设计了Ka频段多馈源单口径可移动多波束天线,研究了波束馈源簇形成方式、相邻波束馈源交叠方案、天线转动方式、波束形成网络,以实现覆盖区域的高增益通信和波束灵活调整。通过高增益低旁瓣多波束天线的频率复用设计和波束形成网络技术研究,提升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及天线覆盖的灵活性。重点改善波束扫描后的形状畸变和性能恶化问题,仿真表明,对波束幅相权值的优化可以保证天线转动前后波束增益和C/I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12.
激光输能无人机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输能无人机(UAV)由于飞行高度高和续航时间长等优势得到关注.从激光输能角度,基于无人机质量评估模型,建立了激光辐照功率密度和无人机输出功率以及飞行性能之间的函数关系.以Sky Sailor太阳能无人机为例,计算分析了激光输能无人机和太阳能无人机的升限和飞行包络.结果表明由于激光辐照功率密度大和光/电之间能量转化效率高,与太阳能无人机比较,可携带的有效载荷更大、升限更高、爬升和抗扰能力更强;随着激光辐照功率密度增大,即使电子设备和有效载荷的质量和功耗都增大,飞行包络很宽,同时,飞行速度增大,但实际升限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13.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i6Al4V合金在20~400℃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Ti6Al4V合金的磨损行为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25℃时,合金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00℃时的磨损量略高于25℃,但当载荷高于200N时,磨损量急剧升高。当温度为400℃、载荷在50~100N时,磨损量降低且达到最低值,随后在100~200N之间磨损量略有升高,200N以后磨损量急剧升高。25℃和200℃下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400℃、载荷为100~200N时磨损机制为氧化轻微磨损。研究发现,磨损过程中形成机械混合层,当400℃,载荷为100~200N时机械混合层中出现氧化物Ti8O15和TiO2,这样硬的机械混合层具有显著地减磨作用。  相似文献   
914.
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低的热变形敏感度以及在高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这使其成为目前最具前途的空间光学系统应用材料.本文总结了国外一些国家C/Si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空间技术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15.
采用环抛方法对有预埋件和无预埋件的两块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进行光学加工,之后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研究,采用Zygo干涉仪实测了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面形.稳定实验后,有预埋件反射镜面形P-V值为3.013λ,RMS值为0.669λ;无预埋件反射镜面形P-V值为2.313λ,RMS值为0.276λ(λ=632.8 nm).实验结果证明,有预埋件的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结构优于无预埋件结构,为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的工程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6.
针对事件相机(Event Camera)输出的异步事件流信息不利于人眼观察、难以衔接应用任务且存在大量噪声的问题,介绍一种可视化及降噪算法。结合事件流能够反映场景中物体运动边缘信息的特点,利用物体运动边缘的时间和空间连续性进行降噪处理,进而利用事件数量和时间阈值双限制的方式累积事件得到事件“帧”,达到可视化、便于应用的目的。在真实数据集实验中,降噪算法可以有效处理背景噪声,在运动起始或缓慢时保存更多细节边缘事件信息,提升有效角点检测数量,可视化算法在保证帧率的同时,降低事件数量方差,提高事件“帧”信息的均匀性。实验结果证明了可视化及降噪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7.
孙洪驰  穆荣军  李云天  崔乃刚 《宇航学报》2020,41(12):1571-1578
针对月面着陆器下降过程中的姿态快速调整需求,导航系统必须具备实时快速解算能力,而传统天文导航算法星图识别过程计算量大,占用了一定的硬件资源和能耗,限制了月面着陆器动态响应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灰度误差的惯性/天文深度组合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惯导辅助星敏感器构建灰度误差函数,根据灰度误差梯度优化姿态失准角,无需星图识别过程依旧可以完成对姿态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导航星数目不少于3颗时,该方法可在与惯性/天文松、紧组合姿态精度一致的前提下,将计算时间缩短60%,姿态精度维持在10″(非光轴)、50″(光轴)以内;在导航星数目小于3颗时,依旧可以进行导航解算,姿态精度维持在50″(非光轴)、100″(光轴)以内。将其应用于月面着陆器等实时性需求较高的背景中,有助于降低算法的计算量,节约硬件资源和系统功耗,为未来月面着陆器导航系统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18.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监测需求,考虑传统甚长基线干涉(VLBI)测站高成本、高投入和GEO卫星专用观测时段有限等制约条件,研发了简易型VLBI观测系统,并组建了包括上海、都匀和乌鲁木齐三站的微型VLBI网(micro VLBI network,MVN),开展了并置站测试以及对GEO卫星亚太6C的连续监测,并评估了当前MVN的观测能力。结果表明MVN扣除系统差后的单站接收精度为2ns,各基线观测时延拟后残差约几纳秒,GEO目标实测位置精度为百米级(内外符精度分别约100m和400m)。不同于传统VLBI和其他GEO监测手段,MVN还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低造价、易布设及易推广等特点,充分表明了其在GEO卫星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19.
920.
蔺小军  崔彤  杨碧颖  杨锐  辛晓鹏 《航空学报》2019,40(11):423034-423034
为了提高叶片的加工质量、降低叶片成品的废品率和加工成本,以航空发动机薄壁叶片数控铣削、抛光、振动光饰、喷丸强化的典型加工工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面向多工序的加工变形误差补偿方法及加工检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各工序的加工变形规律,将多工序变形误差作为一个整体,利用反变形误差补偿方法建立数控精铣工序的加工模型。图纸要求的理论模型只作为最终检验模型,而工序检验模型根据后续加工误差累加对最终检验模型修改得到。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叶片工序检验结论的误判率,保证了工序检验合格及最终检验合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