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5篇
  免费   10367篇
  国内免费   2628篇
航空   21533篇
航天技术   2117篇
综合类   926篇
航天   3704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703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1416篇
  2018年   1554篇
  2017年   1583篇
  2016年   1500篇
  2015年   1479篇
  2014年   1357篇
  2013年   1429篇
  2012年   1442篇
  2011年   1402篇
  2010年   1324篇
  2009年   1387篇
  2008年   1256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323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高级英语是高校针对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目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以具体课文为例,对其标题、结构、衔接和连贯进行分析,对高级英语的课程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62.
为解决采用传统发电机的移动电站输出电源种类单一,而采用多台发电机又会造成底盘过载影响机动性的问题,文章基于电力综合集成技术,分析研究实现发电机的双流发电的关键技术,突破发电机多绕组发电及励磁解耦等难题,减小了电机体积、降低了电机重量,有利于移动电站的多功能化与小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363.
文章采用舰船RCS频域起伏序列的均值、标准差为识别特征向量,利用提出的基于样本密度的自适应径向基网络,进行舰船分类识别研究。自适应径向基网络采用改进的自适应PSO方法估计样本密度最优邻域半径,实现径向基网络中心的自适应选择。改进的自适应PSO方法采用能反映样本聚类特点的BWP指标为适应度评价函数,采用快慢结合的高斯自适应惯性权重调节策略,提高了最优样本密度邻域半径的搜索速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径向基网络能自适应获得径向基网络最优识别率对应的RBF中心及其位置分布,减少了对建模人员经验的依赖,提高了反舰导弹对舰船类型的识别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364.
可拓模式识别算法是根据各个关联度的对比来识别最终的模式,其中经典域区间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经典域确定方法是基于数理统计学的,不适用于小样本数据,数据不完全以及数据分布未知等复杂情况。引入Bootstrap算法,并和传统的方法对比,更精确地确定了经典域区间。  相似文献   
365.
Wilkinson定理是代数特征值问题中的一个经典定理,文章给出了Wilkinson定理的结果中关于扰动矩阵上界的另一种估计形式,并指出该形式对Wilkinson定理具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366.
针对中低比转速离心泵,根据叶片进出口边界条件,以逐点绘型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率半径可控的叶片绘型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曲率半径比值可作为设计常量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事先给定,随后分析了曲率半径及比例因子对叶片安放角、叶片包角、相对速度及速度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曲率半径比值下的叶型参数及流动参数变化范围很大,曲率半径比值较大时,节流损失较大,泵扬程较低,曲率半径比值较小时,脱流损失较大,泵效率较低,存在较优的曲率半径比值区间[1.4,2.4],使叶片安放角平滑变化,泵的综合性能较优,在该优化区间内,取较大的曲率半径比值有利于获得较优的汽蚀性能,比例因子为0时叶片安放角的变化较为平稳,可用于开展离心泵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367.
以丁腈橡胶(CTBN)为增韧剂对环氧树脂(F51)进行增韧改性,通过FTIR、TG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丁腈橡胶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增韧机理;分别采用燃气流剪切烧蚀试验和电弧风动烧蚀实验考核了低密度烧蚀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经CTBN改性后,两者的分子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交联;树脂基体的拉伸、弯曲性能有所下降,但韧性得到了增强;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增韧后的F51树脂在800℃时的残重率由增韧前的23%提高到了54%;低密度烧蚀材料的抗剪切、抗剥蚀能力得到了增强,且碳层的尺寸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烧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68.
A modification of the Doppler Interferometry Technique is suggested to enable estimating angles of arrival of comparatively broadband HF signals scattered by random irregularities of the ionospheric plasma with the use of small-size weakly directional antennas.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cross-spectra phases of the probe radiation recorded at least in three spatially separated points.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gular and frequency-time characteristics of HF signals propagating at frequencies above the maximum usable one (MUF) for the direct radio path Moscow-Kharkiv. The received signal spectra show presence of three families of spatial components attributed, respectively, to scattering by plasma irregularities near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radio path, ground backscatter signals and scattering of the sounding signals by the intense plasma turbulence associated with auroral activation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reg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hird family components are located well inside the auroral oval. The drift velocity and direction of the auroral ionosphere plasma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obtained estimat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lassical conception of the ionospheric plasma convection at high latitudes and do not contradict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of the auroral ionosphere dynamics using the SuperDARN network.  相似文献   
369.
半球深腔的加工质量是决定硅基MEMS半球陀螺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及时检测半球深腔的形貌参数并将其反馈至加工过程,是确保高性能MEMS半球陀螺研制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硅半球深腔的深度较大,台阶仪和光学显微成像系统无法对半球深腔的形貌特征进行有效测量。因此,需要将硅深腔结构剖开后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时间周期长,且属于破坏性的样本检测,效率和测试精度都较低。提出以硅半球深腔为模具,利用PDMS铸模将硅半球深腔的结构尺寸和表面形貌转移到PDMS凸起的半球模型上,通过检测PDMS半球模型的尺寸结构和表面形貌,即可反推出硅半球深腔的尺寸特征。经实验验证,脱模后的PDMS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半球深腔的尺寸信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5‰,有效解决了硅半球深腔无损检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