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407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1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旋转半受限单孔冲击局部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热膜法测量局部换热系数Nu,对旋转条件下半受限冲击射流的换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冲击雷诺数Re(20 00035 000)和旋转数Ro(00.003 441)等参数,讨论了旋转状态对半受限单孔冲击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显著影响了冲击靶面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在实验工况范围内,靶面局部(平均)Nu数均是先随着旋转数Ro的增加而增强,后又随着旋转数Ro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还观察到同静止情况相似,旋转条件下半受限冲击射流的冷却效果也是随着冲击Re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42.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以其高总压恢复系数和高压缩效率等优势,已成为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发展趋势。然而,内转式进气道流场中更为复杂的激波串结构以及激波串/边界层相互作用成为其性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针对内转式进气道中复杂的流动特性,文章开展了高超声速地面风洞实验研究,并对流场进行了可视化测量。首先,搭建了超声速直连式风洞实验台;然后,设计了方转圆段将内转式进气道中独特的内凹通道和矩形喷管平滑连接。结果表明:低来流马赫数下,内凹通道中的激波串前缘激波呈“λ”型,高来流马赫数下则呈“X”型,并且平直壁侧发生流动大分离,流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此外,随着背压的增加,激波串继续向前移动,前缘激波扫掠时的测量点压力发生显著的振荡跳跃。  相似文献   
243.
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是空间微推进技术中的一种,是基于激光推进原理的电推进技术,可用于微纳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回顾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发展的历程,简述其推进原理涉及的基本理论,对激光烧蚀微推进领域涉及的技术方向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对相关各种类型微推力器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的特点,分析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4.
DSP在飞机全电刹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飞机的重要分系统――全电刹车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以及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冰路面条件下的仿真曲线。  相似文献   
245.
对取样探针内的流场进行了一维分析,证明气流中的化学反应能够被成功冻结。建立了取样分析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密封性校核。利用该系统对燃烧室尾气进行了取样以及色谱成分分析,进而推算了燃烧效率,得到的结果与实验观察以及燃烧室壁面静压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46.
从测量过程分析,给出了一等标准活塞式压力计有效面积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247.
针对低展弦比涡轮叶栅端壁区亚声速流动及换热,采用基于线性涡黏假设的V2F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轮叶栅流动中存在马蹄涡、通道涡、压力侧角涡、吸力侧角涡等多种复杂涡系结构,其中马蹄涡与通道涡是涡轮叶栅二次损失的主要来源.端壁换热与马蹄涡及通道涡强度及位置直接相关,并呈现明显的分区特征.端壁极限流线结果显示,V2F模型模拟的端壁单马蹄涡分离线与实验结果吻合,优于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模拟的端壁双马蹄涡分离线.V2F模型引入了新的湍流尺度,在马蹄涡及通道涡位置、端壁静压损失系数分布、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分布及端壁Standon数分布等方面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叶栅气动损失及端壁换热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48.
基于线粘弹性的埋入式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埋入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的聚合物光纤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感器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界面应变传递机理。考虑到光纤传感器和中间粘贴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建立了包含纤芯、包层、中间粘贴层和材料基体的多层界面线粘弹性应变传递模型,推导了应变传递率和平均应变传递率,同时分析了多个中间粘贴层的应变传递情况。结果表明,聚合物光纤传感器所测的应变低于复合材料基体的真实应变,准静态应变传递率低于瞬时应变传递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变传递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249.
250.
阶层是基于相近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统称.阶层内部之间、阶层与不同阶层之间的人员的单向流动或双向流动处于一个畅通和健康合理的状态,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具有活力的、充满朝气的社会的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之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我国阶层对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和问题.文章使用文献研究和系统统筹的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阶层对流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