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427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1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在弹载无线制导系统中,由于导弹的高动态特性,导致接收机所接收信号具有显著的多普勒频移。通常围绕载波频率跟踪环路的研究多在低动态环境下开展。针对高动态、低信噪比环境下接收信号的载波捕获与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频率修正环节的载波频率跟踪环路,并重点分析了环路中叉积自动频率跟踪算法和高阶环路滤波器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环路能够完成高动态环境下的频率跟踪。  相似文献   
172.
基于响应面法的跨声速机翼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响应面法由于其高效、实用的特点,近年来在优化设计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响应面法引入到气动数值优化设计中,完成了跨声速机翼单、多目标多约束气动优化设计。该方法采用D优化准则在设计空间内选择一系列样本点,通过求解三维Euler方程进行气动数值试验,来建立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优化的气动外形。以M6机翼为原始机翼的单、多目标多约束优化设计算例表明:采用的响应面法能够较好的捕捉在跨声速流动中目标函数的非线性特征和消除流动中的高频噪声;响应面模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计算误差均小于3%,因而保证了设计方法的实用有效。对于单目标机翼阻力优化设计,阻力系数减少了19%左右。  相似文献   
173.
高速脉冲噪声(HSI)与流动非线性效应密切相关,是跨声速旋翼的主要声源之一。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预测HSI噪声的FfowcsWilliams-Hawkings方法(简称FW-H方法)和Kirchhoff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理论分析从两种方法的控制方程出发,采用广义函数方法对方程源项进行整理和比较,证实在线性区域Kirchhoff方程可视为FW-H方程的有效近似。数值实验以UH-1H悬停旋翼跨声速气动噪声计算为例,由三维Euler方程数值模拟提供近场气动数据,并在同一控制面上分别采用FW-H方法和Kirchhoff方法对远场噪声进行定量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如果适当构造控制面,2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预测跨声速旋翼非线性HSI噪声。进一步研究了控制面位置及控制面上物理参数时间导数计算精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控制面位置对Kirchhoff方法计算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控制面上物理参数时间导数的计算精度对FW-H方法计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4.
Turbo-TCM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种简单的 Turbo-TCM解调译码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可较容易地把 Turbo码用于各种编码速率和 QPSK,8PSK,1 6QAM或 64QAM等各种调制方式下的 TCM系统中。研究了各种编码速率和调制方式的 Turbo-TCM在 AWGN和 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性能 ,并给出了仿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5.
飞机全电刹车系统机电作动器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来多电飞机发展的关键技术全电刹车系统机电作动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介绍了全电刹车系统的组成结构,建立了全电刹车系统机电作动器、无刷直流电机及全电刹车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6.
徐磊  常海萍  常国强  张镜洋 《推进技术》2006,27(3):248-251,265
对叶片弦中区内部“冲击-气膜出流”冷却方式中气膜孔附近壁面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取气膜孔前后三倍气膜孔径范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冲击间距及冲击孔与气膜孔沿流向相对位置对其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气膜孔前后局部范围,存在最佳的冲击间距与气膜孔径比;同样,对气膜孔前局部范围,也存在最佳的冲击、气膜孔沿流向相对距离与气膜孔径比;随着冲击孔与气膜孔相对距离的增大,冲击对气膜孔局部换热影响变小,气膜“溢流效应”突出,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  相似文献   
177.
粉末气溶胶抑制热喷流红外辐射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任何绝对温度高于0K的物体都能产生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0.76~1000μm的红外波。红外波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因各种气体分子和悬浮微粒的吸收与散射作用而衰减,理论上称之为消光特性。粉末气溶胶就是由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当红外线穿过到气  相似文献   
178.
给出了一种根据 Riemann问题的解 ,计算网格单元边界处的守恒量通量的方法。该方法不受网格单元形状的限制 ,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实际计算表明 ,采用这一方法在自适应无结构网格上求解 Euler方程 ,对于复杂的流动细节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并且使用多重网格法能够加速收敛  相似文献   
179.
对叶片弦中区内部有、无冲击射流的气膜出流冷却方式中,冷气侧气膜孔局部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无冲击射流时,主要研究了来流雷诺数、气膜出流与横流密流比的变化对气膜孔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膜孔局部的换热均随两者的增加而强化,且孔后的换热要好于孔前的换热,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并对倾角为30°和90°时气膜孔的“溢流效应”进行了比较。有冲击射流时,改变冲击雷诺数、横流射流密流比等流动参数,通过对数据整理得出了这些参数对其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0.
以涡轮叶片新型超级冷却技术的研究为背景,在具有冷却通道的新型冷却结构中加入多孔介质,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孔隙率条件下,新型冷却结构的热驱动换热规律,实验和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率条件下,该新型冷却结构具有相同的换热规律:随着旋转速度、热流密度和冷气进口速度的增大,该结构的热驱动换热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孔隙率的增大,热驱动换热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