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30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娜  王佳兴  马新建  牛禄 《推进技术》2019,40(3):525-531
为优化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切换性能,对影响其切换性能的主要流道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不同流道参数对射流控制元件主流切换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显示,控制口径、扩张径、劈距对其切换性能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和极限值,突破极限值将导致射流控制元件无法实现切换;而扩张半角对其切换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加工制造射流控制元件,其外形直径在0.1m以内,重量2.5kg以内。热气试验结果显示,此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切换,平均切换时间仅为6.6ms。  相似文献   
132.
涡轮集气腔流动特性研究及流阻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航空发动机涡轮集气腔的流动特性,对4个主进气口、双排125个出流孔的涡轮集气腔出口流量分配规律和流阻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进出口压比、集气腔腔室高度等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对主进气口的出流孔流量最大,而紧邻其两侧的周向出流孔流量明显减小。随着出流孔周向位置远离主进气口,出流孔流量迅速恢复并基本维持一个定值。但是位于每2个主进气口间1/2周向夹角位置,会出现最小的出流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周向上局部出流孔出现了极大和极小出流流量,但其仅为进口总流量的9.34%和3.29%。在本文实验参数范围内,随着进出口压比、集气腔高度的增加,通过集气腔的空气流量均变大,但并没有改变周向出流孔的流量分配规律。两者相比,集气腔高度带来的影响明显微弱。最终本文拟合得到了流阻损失系数同集气腔几何参数、进/出口气动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将其应用于开发的一维空气系统集气腔元件中,为后续空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3.
为了实现通用性强、可扩展性好、灵活高效的整机性能模型通用建模,提出了一种拓扑自构建的燃气轮机整机性能通用 建模方法。基于面向对象思想,采用模块化技术构建通用部件库,再通过拓扑接口关联部件组成整机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燃 气轮机类型的整机性能仿真模型。耦合了多支路复杂空气系统迭代求解模型,将其作为部件嵌入整机模型,以取代现有的定比例 引气量计算方法。采用跨平台图形开发框架及图像可视化技术,开发了人机交互友好的整机性能预测平台。采用典型双轴燃气 轮机算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动力涡轮出口温度,采用恒定引气比方式和当前耦合方法的计算结果与 试验结果对比得到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36%和1.31%;对于出口压力的计算在多数工况下的计算精度也有所提高。提出的拓扑自 构建的燃气轮机整机性能通用建模方法实现了部件自由搭建及整机拓扑自构建,且耦合空气系统后,整机性能仿真精度显著 提高。  相似文献   
134.
航空发动机宽弦风扇叶片鸟撞损伤模型标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建立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抗鸟撞载荷能力的量化预测方法,针对特定的航空发动机宽弦风扇叶片设计,依据发动机在典型工作状态下的吸鸟速度、角度等撞击参数开展叶片鸟撞试验,采用显式动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建立叶片鸟撞试验仿真分析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叶片材料参数、鸟体本构模型参数、鸟与叶片耦合接触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对模型进行标定.结果表明,标定后的鸟撞分析模型所预测的叶片损伤模式与试验结果一致,预测的损伤位置与试验测量结果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稳态短路工况中短路电流和短路转矩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PMSM稳态短路电流和电磁转矩的解析表达式。结合二维有限元法对某型号180 kW PMSM短路工况下的短路电流和短路转矩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确定PMSM在稳态短路试验时短路电流、短路转矩随电机转速的变化规律。采用1台PMSM进行三相稳态短路试验验证,记录了短路试验时不同转速下的短路电流和短路转矩。对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短路电流、短路转矩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6.
国内外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催化剂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纳米燃速催化剂及其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能产生协同效应的纳米复合型催化剂是目前的研究重点。集能量、键合、无烟、增塑、粘合功能的多功能燃速催化剂也成为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催化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7.
对TC11钛合金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参数下TC11钛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用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应力测试仪分别测试材料表层硬度和残余应力,并通过TC11钛合金标准疲劳试片高周振动疲劳试验验证激光冲击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冲击波作用后表面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当冲击次数增加,先后出现了高密度位错、位错胞和纳米级晶粒等微观组织特征.冲击10次后,表面残余应力最高达到-632.5MPa,相应的塑性变形层深度达到1500μm左右;同时表面硬度在冲击1次即可提高19%,硬度影响深度为700μm,随着次数增加而提高,但幅度不大.经3次冲击处理的TC11钛合金标准疲劳试片的疲劳极限由原始483MPa提高到593MPa.   相似文献   
138.
单面螺纹抽钉干涉配合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疲劳试验研究了单面螺纹抽钉干涉配合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疲劳性能,分别考虑了紧固件类型、干涉配合量、搭接板材料及铺层次序等影响因素。采用了拉压疲劳试验,拉压比R=-1,循环应力水平则根据静载极限挤压强度值选定。根据疲劳试验循环应力和疲劳寿命曲线(S-N曲线),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干涉配合量、紧固件类型及搭接板均能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4种不同主板铺层次序均对结构疲劳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9.
火焰筒头部积碳对燃油雾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火焰筒头部文氏管表面分别为无积碳和带有2mm均匀积碳、3mm左右不均匀积碳的试验件,运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进行不同油气比状态的下游燃油雾化场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积碳形式对头部雾化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油气比状态下,头部带有不均匀积碳时,其下游流场的索太尔平均直径(D32)明显大于头部无积碳和带有均匀积碳的形式的;相对于无积碳和存在2mm均匀积碳状态,不规则积碳状态下的雾化装置下游燃油粒子数的密度沿周向分布更加不均匀;当头部带有均匀积碳和不规则积碳时,燃油雾化场的喷雾锥角增大。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明确民用燃气轮机燃烧室的专业发展方向,提高自主研制起点,为中国燃气轮机燃烧室关键技术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和法律保障,对燃气轮机燃烧室国内外相关专利开展了分析与研究工作。通过宏观数理统计和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燃烧室专利的年度、地域、专利权人的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燃烧室专利的主要申请地与专利权人的申请情况,重点对低排放燃烧室气动设计、火焰筒冷却和低排放燃烧室燃油喷射3项主要技术的发展路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