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航空   1353篇
航天技术   296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58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1.
介绍了数字存储示波器通道隔离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过程。讨论了主要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信号源误差、示波器的增益误差、幅度测量误差、幅度分辨力误差、以及测量重复性等等,给出了不确定度模型。并结合一个实例,给出了通道隔离度的不确定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12.
文章针对未来卫星领域对高频率、低相位噪声微波本振源发展需求,提出一种适应于星载应用的光电振荡器实现方法。首先介绍了光电振荡器应用背景、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之后详细分析了星载光电振荡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光电振荡器的振荡阀值、产生毫米波频率、幅度数学模型等,最后对光电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表明,利用光电振荡器能够产生超低相位噪声(-163d Bc/Hz@10KHz)的微波本振信号,且光电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和振荡频率无关,星载光电振荡器为未来卫星领域提供一种可行的微波本振信号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913.
梁栋  高赛  孙涵  刘宁钟 《航空学报》2020,41(9):323733-323733
针对无人机与相机快速相对运动造成的运动模糊问题,以及小型无人机外观信息缺失和背景复杂造成漏警和虚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人机检测-跟踪方法。针对成像尺寸小于32像素×32像素的无人机目标,提出改进的多层特征金字塔的分类和目标框回归器作为目标检测器,克服漏警。利用检测结果初始化基于核相关滤波的目标跟踪器,并持续修正跟踪结果,跟踪结果为剔除检测器虚警提供依据。在跟踪过程中,引入对观测场景纹理自适应的相机运动补偿策略实现目标重定位。多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对高速运动小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且运动补偿机制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方法在极端复杂场景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14.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it the idea of network-coded cooperative protocol in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s which combines different source nodes'information at the relay and joint decoding at the destination. Recently, the network coding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has been categorized into two mainstreams, bit-level and signal-level combinations, which are both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nd to be exclusively, multiple access relay channel(MARC) is adopted. The mutual information expressions of both above-cited network-coded protocols are deduced, which prove that without proper selected relays to perform network coding, the spatial diversity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cannot be obtained. This then leads to search for the selection and grouping algorithms. An adjacency matrix is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nodes in one radio contact disk, so that, the selection and grouping of algorithm is equivalent to constructing this adjacency matrix to minimize the system outage probability evaluated in term of the mutual information. Besides, a network-coded cooperative protocol requires the acyclic network, of which the construction is to avoid loop-4 in the matrix. The article ends with simul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v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915.
对圆形洞室双对称岩爆坑的断裂破坏进行了理论分析。岩爆坑应力计算采用复变函数理论,根据边界配点的方法计算岩爆坑结构的映射函数,两个应力复变函数计算采用通过对边界离散点的拟合,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计算出岩爆坑尖端的应力分布,分析了岩爆坑几何形状对应力集中的影响。采用Mohr-Coulomb准则作为岩爆坑断裂破坏准则,考虑岩爆坑尖端高的应力集中,在岩爆坑尖端引入一特征长度,对岩爆坑的临界承载力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16.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19,40(2):231-238
为了优化多辐射器航天器热控流体回路布局,提高流体回路的散热效率,降低流体回路温度,本文基于(火积)理论,分别对多个辐射器串联和并联的流体回路布局的散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排散相同热量时,流体回路的流体与管路壁面之间的温差均匀性越好,流体回路散热过程(火积)耗散越小,系统散热过程越优。进一步,对于2个辐射器的情况,分别对辐射器设置了不同的空间辐射加热热流,对辐射器的流体回路布局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辐射器与流体回路串联时,系统散热性能要优于两者并联,系统的流体温度水平最低,结果与(火积)理论分析的预测完全一致。研究结论对多辐射器的航天器热控流体回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7.
高超声速进气道等直隔离段的反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等直隔离段的反压特性,对均匀来流和有斜波入射(非均匀)情况下的等直隔离段内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来流马赫数下等直隔离段在不同反压作用下的流动特征,分析了激波串的变化规律以及激波串长度与反压的关系,明确了激波串名义长度与激波串长度的概念。结果表明,随着反压的增加,激波串起始位置前移、名义长度增加,计算值与Waltrup-Billig经验式吻合很好;激波串长度逐渐减小,并给出了激波串长度与反压比的拟合关系。当接近最大承受反压时,激波串由斜激波串逐渐变为正激波串,其对气流的压缩作用接近于正激波的压缩效果。当来流非均匀时,隔离段内形成不对称的单边激波串结构,且最大承受反压下无正激波串出现。  相似文献   
918.
分析了在航天器研制单位推行项目管理岗位专业资质认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开展资质认证的总体原则和岗位范围,以及认证上岗的程序,并尝试提出了时间安排设想。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研制单位目前的情况下,推行认证是非常必要的,也具备实施的基础条件。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出具备单位特点乃至航天特色的项目管理岗位资质标准。  相似文献   
919.
针对一类高阶非线性系统,基于指数型快速终端滑模的良好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给出了控制律.系统状态变量能以较快的速度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各级滑模面,并最终使系统状态收敛至平衡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20.
一种新型旋转作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锡昌 《航空学报》2001,22(6):576-576
为适应高性能飞机翼面摆动的需要, 研究成功了一种新型旋转作动器, 其传动原理如图1 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