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2篇
航空   210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1 毫秒
391.
通过等温恒应变速率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一种铸态组织的阻燃钛合金在变形温度900~1200℃,应变速率0.001~1s-1下的高温流变应力和组织演变,计算了变形激活能及应力指数,并给出了该合金变形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此种阻燃钛合金高温变形是扩散控制的过程,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但在应变速率较高时会发生项链状动态再结晶,而在应变速率较低时会发生连续再结晶,合金中的碳化物形貌在高温变形过程中也会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392.
随着直升机的广泛使用,旋翼气动噪声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概述了旋翼厚度噪声、载荷噪声、高速脉冲(HSI)噪声、桨-涡干扰(BVI)噪声和宽带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理论、试验、计算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对后缘襟翼、高阶谐波控制(HHC)、单片桨叶控制(IBC)、主动扭转桨叶等噪声控制方法和概念进行了介绍。重点叙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大气、地面和飞行轨迹等对直升机旋翼噪声的影响,机身散射声场以及机动噪声计算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直升机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3.
卢丛玲  祁浩天  徐国华  史勇杰 《航空学报》2019,40(12):123055-123055
为了研究地面效应下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特性,建立了一套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气动干扰数值方法,采用运动嵌套网格模拟双旋翼的反转运动。地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并对旋翼和地面附近的网格进行加密,以更好地捕捉旋翼的流场细节和尾迹特征。计算结果与Lynx尾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对地面效应下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性能和流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单独的上下旋翼而言,共轴旋翼地面效应下的拉力增益更大,这是由于上下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强干扰受地面高压的影响而减弱;地面的干扰主要影响双旋翼尾迹的径向位置,对其轴向位置影响不大,上下旋翼尾迹在地面附近相互融合、分裂,形成复杂的桨尖涡尾迹;双旋翼在地效下的尾迹径向扩张半径比单旋翼大,这是由于双旋翼的径向射流速度更大;随着旋翼距地面高度的增加,双旋翼间的气动干扰强度逐渐恢复,因此下旋翼拉力增益的下降速度比上旋翼更大;共轴旋翼桨尖涡相对卷起高度和扩张半径均随离地高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94.
形状自适应的小波变换编码可以编码任意形状的物体,不但保持了物体的纹理信息,而且编码不会带来不必要的冗余.但是当对任意形状的物体进行小波变换时,会由于变换序列的长度、下采样位置的不同而带来一些变化.文章利用懒小波对任意形状的掩膜进行变换,并且采用9-7滤波器的提升小波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通过修正的形状自适应的SPIHT算法,对任意形状物体的内部纹理进行编码压缩.与原始算法相比,性能提高了大约0.2 dB.   相似文献   
395.
As ASTROD I travels through space, its test mass will accrue charge due to exposure of the spacecraft to high-energy particles. This test mass charge will result in Coulomb forces between the test mass and the surrounding electrodes. In earlier work, we have used the GEANT 4 toolkit to simulate charging of the ASTROD test mass due to cosmic-ray protons of energies between 0.1 and 1000 GeV at solar maximum and at solar minimum. Here we use GEANT 4 to simulate the charging process due to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events and interplanetary electrons. We then estimate the test mass acceleration noise due to these fluxes. The predicted charging rates range from 2247 e+/s to 47,055 e+/s, at peak intensity, for the four largest SEP events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1989. Although the noise due to charging exceeds the ASTROD I budget for the two larger events, it can be suppressed through continuous discharging. The acceleration noise during the two small events is well below the design target. The charging rate of the ASTROD I test mass due to interplanetary electrons in this simulation is about −11% of the cosmic-ray protons at solar minimum, and over −37% at solar maximum. In addition to the Monte Carlo uncertainty, an error of ±30% in the net charging rates should be added to account for uncertainties in the spectra, physics models and geometry implementations.  相似文献   
396.
太阳电池阵地面展开仿真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压头简化公式、3D-FLUENT 全流场仿真以及附加质量方法, 针对实践七号(SJ-7) 太阳电池阵地面展开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次实现了多体动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实时耦合计算在太阳电池阵研究上的应用. 三种仿真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互得到了验证, 在计算精度方面大大优于以往做法, 同时与地面试验实测结果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该方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其他在研型号任务.   相似文献   
397.
动力入流理论把旋翼扰动运动所引起的气动力变化和诱导速度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本文把动力入流模型引入旋翼操纵响应分析,建立了一套计算旋翼操纵力和力矩的分析模型,并在旋翼模型试验台上进行旋翼悬停操纵导数试验。通过试验值与理论值(计入和不计入动力入流)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动力入流模型的适用性,初步弄清了不同条件下动力入流的影响程度。本文还用一个简化模型分析了动力入流对不同型式的旋翼(无铰式、根部较柔软的无铰式和铰接式)的影响程度,得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8.
采用带外伸量及弹性约束的当量铰桨叶模型,考虑了旋翼挥/摆结构耦合及动力入流非定常气动力,建立了悬停状态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于星形柔性及无铰式等旋翼系统。分析时挥舞、摆振、机体运动及动力以均以复数变量表示。通过各自由度之间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动不稳定的机理及动力入流均以复数变量表示。  相似文献   
399.
利用旋翼模型试验装置在4.25m×5.1m风洞中进行了前飞状态旋翼模型试验研究。测量了两种前进比下,2m直径4叶桨叶铰接式旋翼在不同的总距扰动及不同的正弦周期变距扰动时的桨毂力和力矩,建立了前飞状态旋翼桨毂载荷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动力入流模型。计算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总距扰动时,动力入流影响很大,周期变距扰动时,动力入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00.
笔者运用主动隔振原理 ,对Duffing非线性振子 ,设计了参数自调节的PID控制算法 ,对Duffing振子混沌振动进行了主动隔振数值仿真实验 ,实现了对混沌振动的良好隔振。仿真结果表明 :在混沌振动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