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航空   922篇
航天技术   335篇
综合类   146篇
航天   64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Light is being used as a pre-launch countermeasure to circadian and sleep disruption in astronauts. The effect of light on the circadian system is readily monitored by measurement of plasma melatonin. Our group has established an action spectrum for human melatonin regulation and determined the region of 446-477 nm to be the most potent for suppressing plasma melaton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460 and 555 nm for suppressing melatonin using a within-subjects design. Subjects (N=12) were exposed to equal photon densities (7.18 x 10(12) photons/cm2/s) at 460 and 555 nm. Melatonin sup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at 460 nm (p<0.02). An extension to the action spectrum showed that 420 nm light at 16 and 32 microW/cm2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melatonin (p<0.04 and p<0.002). These studies will help optimize lighting countermeasures to circadian and sleep disruption during spaceflight.  相似文献   
942.
八十年代初期,在两次民兵Ⅲ型导弹发射中(编号为PVM-18,19),试飞了一种四信道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弹载接收设备(MBRS)。这两次发射试验是称为“飞-2”系列飞行中的一部分。每次带两个NS20惯性测量装置。这两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洲际导弹实际飞行环境中验证、测定全球定位系统的性能。本文概括了这两次飞行中GPS性能的分析结果。由此验证了如何利用这种质量的数据来高精度地鉴定制导误差,并用该数据来识别出飞行过程中各种制导误差。这两次试飞所得到的GPS数据证实了短期精度达到了预期能力。典型的随机误差为2英尺~*和0.01英尺/秒(一秒平均)。有了这一精度就可利用GPS作为外部测量仪器,对自由段中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表(PIGA)的磁敏感效应进行直接观测。实现这种观测还是第一次。由于缺乏合适的标准,尚不容易进行绝对精度鉴定。显然,GPS的精度比同时参与导弹跟踪的雷达(多台)的好,拟合后残差非常一致,说明总精度很高。因此可得出结论,GPS的总精度达到了预期性能指标。 (本文常用缩略语AIRS——高级惯性基准球,BREW——民兵导弹上装的第二惯性测量装置,CSDL——Charles Stark Draper实验室,ECI——地心惯性座标系,GPS——全球定位系统,MBRS——导弹装载的GPS接收机,MISTRAM——米斯特拉姆,高精度无线电外测系统,PIGA——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表,PVB——民兵导弹试验编号,TI——德克萨斯仪器公司)  相似文献   
943.
本文报导一种航天发动机的高空模拟点火试验。这种发动机综合利用了几种先进技术:90%固体燃料的端羟基聚丁二烯/铝粉/过氯酸铵/奥克托金推进剂;在凯夫拉壳体内的头端满装药;无支撑的整体喉部和收敛段入口;特轻的喷管和用充气膨胀的作动筒展开的可延伸出口锥。这次试验结束了法国欧洲动力公司和美国联合工艺公司化学系统分部之间为期两年的分工协作的研究和试制工作。所达到的比冲值被认为是复合推进剂在样机发动机中的一个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944.
本文研究了补片《矩形》电极尺寸和质量对镀膜矩形晶体片的振动和能陷的影响。文中采用晶体片振动的Mindlin二维近似方程来保留厚度切变、厚度扭转和弯曲的耦合膜。通过采用位移公式以有限元法获得数值解,此解满足晶体片的边缘静止条件和在晶体片镀膜与非镀膜交界处的应力和位移的连续条件。文內对位置对称的补片电极矩形AT切石英片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晶体片和电极不同尺寸和不同质量时的谐振频率及其相应的二维振动膜。Mindlin和Lee,Lee和Spencer及Tiersten把计算结果同现有的分析结果做了比较,而Curran和Koneval把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所得二维Bechmann数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参数:电极长度与晶体片厚度之比;电极宽度与晶体片厚度之比;以及电极质量与晶体单位面积质量之比。  相似文献   
945.
CCC——卫星通信系统——星上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BPK——(地面频道信号)时分——脉码调制——二重相位键控——(卫星转发器通道信号)频分多  相似文献   
946.
航天飞机提出一系列从未遇到过的工程技术问题。在许多问题中首先考虑的是表面的研制和表面的材质问题——需能够经得住重返大气层时的热量。 现请作者(加工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谈谈它是如何制做的……。 对于外层空间研究的下一个阶段将由航  相似文献   
947.
本文对轴对称超音速羽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数值计算方法是空间步进的分离系数矩阵差分法,并用粘性和无粘分裂法处理粘性问题。同时对同轴超音速喷流进行了流场观察和测量,所得纹影照片清晰地显示了尾喷流场的详细结构。计算结果在近场与文献[1]一致,在远场与本文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计算实践表明,与中心差分格式相比,分离系数矩阵方法的稳定性好,精度高,捕捉的激波耗散小,且无数值振荡。  相似文献   
948.
自68国际实用温标正式通过以来,巳将近二十年了。这段时间内一直围绕继68国际实用温标之后的温标可能形式展开讨论。的确,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认为1987年可能为通过新温标的日期。在70年代末期,有关计温学方面大量新工作已经取得成果。从0.5K 至金点1337K 整个范围内,热力学温度的测量已基本上完成或取得很大的进展。我们发现,热力学温度与国际实用温标明显不同,其差值比原来所估计的要大得多,特别是在0℃至460℃范围内。在0℃以下,铂电阻温度计内插方程的新工作表明,可建设一个新方程,比68温标中所使用的更精确更简单,此外还大大  相似文献   
949.
Ⅰ 前言 关于腐蚀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定义可以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作用,材料发生变质。这种变质可以表现为失去承载能力,电性能变差,尺寸改变,触媒作用变差以及表面装饰性能变坏等。我们周围有很多腐蚀的例子,本讲中我  相似文献   
950.
晶体控制的甚高频振荡器广泛应用于具有优良短期频率稳定度和低相位噪声的信号发生器中。这种振荡器均采用工作在泛音模的 AT 切晶体。由于 AT 切晶体谐振器的幅频效应,使相位噪声难以进一步减小。双旋转切晶体(例如 SC 切晶体)的幅频效应较 AT 切的小得多。因此,可使 SC 切晶体工作在较 AT 切晶体所允许的更大的激励电流上。如果能使振荡器固有的相位起伏不随晶体电流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则采用 SC 切晶体元件可以改善晶体控制甚高频信号发生器的短期频率稳定度和噪声。曾用三次泛音 SC 切晶体(而不是用五次泛音 AT 切晶体)进行过100MHz 低噪声振荡器的实际可行性试验。对 SC 切和 AT 切晶体元件的相频特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晶体元件的功耗能够比使用 AT 切晶体增加6-10dB。对用双极结型晶体管振荡器的噪声源的检查表明,二次及三次失真是造成实际振荡器呈现显著相位闪变的原因。从解凡得堡(微分)方程中出现的频率校正项可了解到减小频率闪变的要求。桥式 T 形振荡器适合于作 SC 切甚高频晶体振荡维持电路。曾研究过这种电路的噪声源(包括调幅闪变噪声的幅相变换),并得到了对上述振荡器所预期的 L(f)的估算值。对相同的一对振荡器进行了测量,预计的 L(f)和所测得的 L(f)很一致。结果表明,和 AT 切甚高频晶体控制振荡器相比较,SC 切晶体控制的甚高频振荡器的L(f)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