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2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3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飞行器尖化前缘的热结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尖化前缘热环境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尖化前缘相应的热结构特性的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尖化前缘热流密度在2~3个自由程内下降到原来的1/3,而表面温度仅有10%的下降;高热导率的防热材料可降低前缘的最高表面温度,对非烧蚀热防护十分有利,它还可提高后部的表面温度,增加辐射散热的力度,这是非烧蚀热防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工程应用中扰流片式推力矢量喷管控制率建模以及优化设计的需求,本文选取了三种几何外形的扰流片,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扰流片几何形状对于轴对称喷管推力矢量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减小扰流片推力损失的设计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角与推力损失系数都随着扰流片插入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矩形扰流片,可以通过增加扰流片宽度的方式减小推力损失,对于扇形扰流片,可以通过减小上圆弧圆心与扇形顶点距离的方式减小推力损失;在插入高度及面积一定时,对比不同形状的扰流片,弧顶矩形扰流片的推力矢量角及推力损失系数均为最大,圆形扰流片均为最小。  相似文献   
13.
钟敏  华俊  郑遂  白俊强  孙卫平  黄领才 《航空学报》2019,40(1):522372-522372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动力装置为安装在机翼上的4台同向旋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针对1:15缩比模型带动力风洞试验显示的螺旋桨滑流对侧风起降状态的偏航力矩不稳定影响,对全机带动力风洞试验模型进行了大规模并行非定常数值计算,再现了风洞试验现象,通过流动机理分析明确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左侧滑时右外翼分离和垂尾背鳍涡破裂,这些原因和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也为后期的风洞试验所证实。考虑到模型风洞试验中尺度限制造成的低雷诺数和高螺旋桨转速,为保证飞行安全,继续采用该非定常方法对全尺寸飞机真实侧风起降状态进行了详细数值分析和偏航稳定性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飞行雷诺数和螺旋桨转速下,相同侧风范围内风洞试验显示的流动不稳定因素基本消失,偏航稳定性允许的侧风范围明显增加。本研究实现了四发螺旋桨飞机起降状态横向气动特性的滑流影响非定常数值分析,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风洞与飞行雷诺数效应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偏航稳定性的虚拟试飞评估,研究成果也为AG600飞机的首飞和飞行试验所验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化方法导出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在任意高度侧向集中荷载的作用下的侧移曲线方程,由此得到该结构的抗侧移柔度系数,进而得出结构的抗侧移刚度矩阵。应用抗侧移刚度矩阵对各种整体性系数和肢强系数的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研究其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肢强系数不变时,随整体性系数的增加,短肢剪力墙的前两阶振型的振动周期显著减小,而其他高阶振型的振动周期变化很小;当整体性系数不变时,短肢剪力墙的前两阶振型的振动周期随肢强系数的增加显著减小,而其他高阶振型的振动周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U71Mn干线钢轨开裂原因及热处理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U71Mn60Kg/m干线钢轨使用过程中轨端发生开裂损伤现象,采用硬度检测分析及金相显微技术等手段对所取试样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组织分析。探讨了一些新的淬火技术在高速铁路用钢轨轨端表面淬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原钢轨轨端表面淬火工艺不当,淬硬层厚度不够,层深不均且表层硬度相差较大,使钢轨轨端机械性能尤其是疲劳强度无法满足干线铁路高速运行列车对钢轨的使用要求,造成开裂损伤。较合理的工艺应采用多喷嘴式仿形喷头加热,并控制好加热后的冷却及回火工艺。采用工频感应热处理工艺也能得到较好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方案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建筑采用水平剪切型模型,隔震体系为橡胶垫、滑移和并联基础隔震系统,隔震层模型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研究了在不同隔震层屈服剪力和隔震周期时,不同隔震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规则型隔震结构,经合理设计的并联隔震结构兼具橡胶垫和滑移隔震体系的优点,为优选方案。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竖向不规则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研究表明,对竖向不规则结构,橡胶垫隔震体系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考虑铣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基于延迟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判定准则和强迫振动共振区的半带宽理论,提出一种铣削系统稳定性动态优化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选择切削参数和修改系统结构参数,在保证加工表面精度的前提下,获得大的稳定性材料去除率.其目标函数是材料去除率,约束条件是铣削过程稳定且非共振,动态优化变量是铣削系统的切削参数和结构参数.优化程序被阐明,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稳定非共振条件下,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18.86%.另外,为获得最大的稳定材料去除率和较好的表面精度,在铣削系统优化过程中,应同时考虑颤振稳定性和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飞机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具有分流隔板的发动机进气道进行热气防冰腔和管路系统的设计,在进气道的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的基础上,对防冰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包括防冰表面的温度分布和系统压降及系统管路的流量分配,由此验证防冰系统正常工作时能否满足对表面温度的要求.此外,还分析了供气温度、供气压力、供气流量以及限流环孔径对防冰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发现表面温度随供气温度、供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限流环孔径的变化对前缘表面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分流隔板的表面温度随孔径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冷等离子体对碳纤维缝编织物进行表面处理 ,并采用XRD对处理前后的碳纤维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浸润性以及碳纤维缝编织物 /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冷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浸润性 ,从而改善了碳纤维缝编织物 /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 ,进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二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为模型方程,采用Jameson有限体积并引入变系数隐式残值光顺及固接网格计算了直升机旋翼不同展向位置处翼剖面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而采用插值的方法模拟直升机在悬停及前飞状态下,旋翼的桨叶所受的非常气动力载荷,并将之与桨叶的结构振动方程相耦合,求解其时域内的结构响应,非定常下气动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做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旋翼结构响应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