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84篇 |
免费 | 8948篇 |
国内免费 | 151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605篇 |
航天技术 | 4378篇 |
综合类 | 150篇 |
航天 | 34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286篇 |
2021年 | 392篇 |
2020年 | 429篇 |
2019年 | 1195篇 |
2018年 | 1528篇 |
2017年 | 1371篇 |
2016年 | 1410篇 |
2015年 | 1253篇 |
2014年 | 1265篇 |
2013年 | 1319篇 |
2012年 | 1254篇 |
2011年 | 1305篇 |
2010年 | 1191篇 |
2009年 | 1382篇 |
2008年 | 1319篇 |
2007年 | 954篇 |
2006年 | 735篇 |
2005年 | 615篇 |
2004年 | 600篇 |
2003年 | 583篇 |
2002年 | 539篇 |
2001年 | 588篇 |
2000年 | 443篇 |
1999年 | 507篇 |
1998年 | 511篇 |
1997年 | 388篇 |
1996年 | 411篇 |
1995年 | 447篇 |
1994年 | 438篇 |
1993年 | 342篇 |
1992年 | 367篇 |
1991年 | 393篇 |
1990年 | 343篇 |
1989年 | 488篇 |
1988年 | 293篇 |
1987年 | 172篇 |
1986年 | 132篇 |
1985年 | 287篇 |
1984年 | 226篇 |
1983年 | 192篇 |
1982年 | 212篇 |
1981年 | 300篇 |
1980年 | 82篇 |
1979年 | 63篇 |
1978年 | 76篇 |
1977年 | 62篇 |
1975年 | 71篇 |
1974年 | 6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当前火星探测器环绕段的导航信息主要依赖地面深空探测网提供,基于光学成像的导航方式尚不能提供较高的导航精度。因此提出一种应用相对测量的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段的自主导航。两颗编队飞行的探测器进行相对测量,观测信息为探测器之间的相对视线矢量(LOS)。同时利用主星的星敏感器确定星体在惯性空间的姿态,将观测信息转换至惯性系下获得简化的观测方程,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对卫星的轨道进行确定。介绍了具体导航方案的实现方法和技术细节,使用粒子群优化方法(PSO)对模型设计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导航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位置确定精度10 m,速度确定精度0.01 m/s。为设计最优的编队导航系统参数提供了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对变唇口型总压畸变流场模拟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方面总结分析了各种唇口几何参数对总压分布谱图和总压脉动紊流度的影响, 从而将这些一般的规律应用于特定总压分布谱图, 总压脉动紊流度及其畸变指数的模拟。另一方面, 对给定的二个不同类型的总压畸变流场进行模拟, 所模拟的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指数, 平均总压脉动紊流度和最大瞬时畸变指数均能达到规定偏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3.
在螺旋桨桨叶结构设计的工程实践中,减轻重量和增加扭转刚度是两个主要目标,而复合材料的应用增加了螺旋桨结构的可设计性。以某复合材料螺旋桨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以桨叶的复合材料铺层数量与铺层角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以螺旋桨桨叶强度、弯曲刚度为约束条件,采用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对该复合材料螺旋桨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了关于两个目标函数的帕累托解集,即综合考虑桨叶质量与扭转刚度两个指标的最优设计参数集。本文为复合材料螺旋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针对应用电磁弹射器的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综合考虑了电磁弹射器的推力、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力和载舰的运动,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分析了上述各种因素对舰载机弹射起飞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得到在满足舰载机弹射起飞安全准则的条件下,各种起飞因素应该满足的适应范围。研究分析表明:在风浪较大的恶劣天气条件下,通过适当地增加电磁弹射器的电磁推力和前起落架的突伸力,可以有效抑制舰载机的航迹下沉现象,确保舰载机的安全起飞过程。 相似文献
117.
118.
为了进一步加强CAD(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的应用,主要介绍AutoCAD图形软件的辅助绘图、三维建模的功能及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些应用。目的是在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推广及运用CAD技术改善发动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9.
高性能电传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其性能的改善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回顾了多余度伺服系统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针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对伺服系统在容错性、安全性、可靠性、空间体积、环境适应性、性能指标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传统多余度伺服技术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新一代电冗余容错余度伺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最后对宇航功率电传伺服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