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977篇
航天技术   253篇
综合类   111篇
航天   6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We revisit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ce of O(2) or O(3) in the atmosphere of a rocky planet as being a biosignature. Up to now, the false positive that has been identified applies to a planet during a hot greenhouse runaway, which is restricted to planets outside the habitable zone (HZ) of the star that are closer to the star.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a new possibility based on abiotic photogeneration of O(2) at the surface of a planet that could occur inside the HZ. The search for such a process is an active field of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that has resulted from an ongoing interest in finding efficient systems with the capacity to harvest solar energy on Earth. Although such a process is energetically viable, we find it to be a very un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of O(2) or O(3) in the atmosphere of a telluric exoplanet in the HZ. It requires an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to be present and abundant under natural planetary conditions, which appears unlikely according to our discussion of known mineral photochemical processes. In contrast, a biological system that synthesizes its constituents from abundant raw materials and energy has the inherent adaptation advantage to become widespread and dominant (Darwinist argument). Thus, O(2) appears to continue to be a good biosignature.  相似文献   
192.
通过对波音787和A380液压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5000psi液压系统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3.
基于精益思想的飞机移动式装配线已成为飞机生产新模式,世界各大航空制造企业竞相采用。飞机移动式装配线既是长期精益实践的成果,又对整个航空制造供应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适时地启动飞机移动装配技术研究,在航空制造中深入推行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文化是中国飞机制造向世界水平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4.
现有的卫星控制系统全物理仿真很少对卫星绕地球的轨道运动进行模拟,即使在卫星间相对轨道运动的全物理仿真中也没有考虑地心引力差和惯性力项的存在,因此其逼真度受到了影响.提出一种在共面圆轨道近距离卫星相对运动全物理仿真中引入地心引力差和惯性力项的方法,提高了物理仿真实验的逼真度.  相似文献   
195.
INTRODUCTIONMultiphase and multifluid flows are commonin many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ly importantprocesses. Rain,spray combustion,spray paint-ing,and boiling heat transfer are just a few ex-amples.While it is the overall,integ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flows that are of most interest,the global behavior is determined to a large de-gree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smallestscales in theflow.The combustion of sprays,for example,depends on the size and the number density ofthe drops.Generally…  相似文献   
196.
基于多电技术的民用飞机舱门电作动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多电技术的工程应用较少,基于此,以舱门电作动器为例,分析了其技术要求,从No-Back和软硬件设计技术两方面对设计难点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电机组件、齿轮装置、控制组件、控制板、作动器控制算法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完成样件试验。结果表明,样件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7.
航空发动机粉末冶金涡轮盘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现役航空涡扇发动机改进改型和新型航空涡扇发动机研制的需要,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商开发了新一代高温粉末合金材料,同时,根据涡轮盘的特殊工作条件,研究了双性能涡轮盘和双性能整体涡轮等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8.
以相关地面模拟飞行考核试验条件为依据,对通用再入飞行器长时间大面积防隔热连接结构进行了三维模拟仿真,给出了计算的温升数据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同类防隔热结构的设计和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9.
介绍了在VB6环境下,利用串口通讯控件开发插件板的故障诊断软件,并论述了主要模块和窗体的设计,并给出了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200.
针对机翼蒙皮变形动态监测需求,研究基于逆有限元法和应变信息的蒙皮变形重构方法.首先采用三节点三角形单元进行结构离散,并结合Kirchhoff板壳弯曲理论进行力学建模;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完成变形重构算法的构造,并开发出了实时显示机翼蒙皮结构变形的可视化软件平台;最后以翼形蒙皮结构和方形蒙皮结构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