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977篇
航天技术   253篇
综合类   111篇
航天   6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我院在“十五”期间研制了一套新的高速民机张线支撑系统。本文介绍了新张线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张线天平设计方法和校准,以及整套系统地面调试结果。本套张线支撑系统可以应用于FL-2风洞的民机及大型运输机等具有大船尾角后体飞机的全机选型测力风洞试验,也可以应用于与尾撑、腹撑等主辅支撑形式进行支撑干扰修正。  相似文献   
122.
可见光和近可见光传感器在研究阶段初期曾被广泛应用,后来,微波传感器的出现使其相形见拙。然而,在近期的大量新一代传感器的飞行实验中,这种传感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本文将简要介绍可见光及红外等第一代传感器及其在机载实验中的使用情况,叙述从机械式到推扫式扫描仪再到非扫描传感器的发展过程。本文所提及的传感器均为法国及欧洲最新的传感器设备。  相似文献   
123.
气动力控制导弹的大攻角控制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riw  A.  徐光初 《上海航天》1989,(1):32-42
  相似文献   
124.
美国专门从事翻译出版东方国家科技成就书刊的阿勒顿(Allerton)出版社副总裁E.M.Michael于今年5月22日发函给我院学报负责人,称: “我们认为《南京航空学院学报》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界的一种主要学术刊物,我们对选译你们学报中的论文用英文在美国出版一事,甚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5.
反映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概况和成就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已于1985年12月出版,现已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行了。这是我国航空航天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文化、科技战线上的一项重大的基本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值得我们庆贺! 《航空航天》卷是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由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所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厂的近600名科技人员,历时三年多合作编撰而成的。它把人类迄今所掌握的航空航天科技理论、方法、技术、工艺、装备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对国内外的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26.
首先分析了我国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指出现行系统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基层情报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新时期企业的信息需求的特点以及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信息服务业所带来的新的动力与潜在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7.
128.
Farina  A 张勇 《空载雷达》1995,(4):94-103
本文叙述了这载雷达所记录的真实杂波数据的处理结果,该雷达采用了一个有由8天线组成的阵列天。处理中采用了构形为梯形收缩阵的时空处,达到了消除杂波和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9.
Organisms use gravity for spatial orient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to species during evolution follows ge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are caused by grav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sk of most organismic functions which have or may have a relation to gravity is to compensate gravity. Furthermore, today it is very obvious that organisms do not disintegrat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weightlessness, at least for the currently tested durations. These previous statements indicate a large field of still unknown regulation and adaptation mechanisms. Experiments to simulate weightlessness on the fast clinostat and with hyper-g show a highly developed ability of the genetic chain and of differentiating cells in being autonomous against mechanical stresses caused by outer accelerations. Nevertheless, different strong and slight changes of different tested end points were found. The question remains if the cells react actively or only passively.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