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48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随机振动疲劳频域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估算中窄带过程和宽带过程的不同机理,并通过广泛的数字算例对比研究,以时域计算结果为批准分析丁多种频域方法(包括作者提出的一种简化双模态法)的精度,得到这些频域方法的适用范围。另外,对于工程中通常遇到的总均值为零的稳态高斯过程,通过理论分析和时域数字算例对比,证咧儿啦个应力循环均值的综合影响是互相抵消的,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2.
飞机改变外挂后,需对全机带外挂结构进行地面振动试验或动力学分析以获得带外挂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用于重新评估飞机的颤振特性。以无外挂飞机的GVT模型与经验证的外挂FE模型为基础,通过混合建模,利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得到带外挂飞机的固有振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颤振分析,为现役飞机带外挂改装带来极大的方便。工程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利用落锤冲击试验系统,研究了金属蜂窝夹芯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抗侵彻行为。试验获得了平头、半球形和锥形锤头冲击下蜂窝夹芯板的破坏模式和力-位移曲线,分析了锤头形状和芯材厚度对夹芯板最终破坏模式、力-位移曲线和临界破坏能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夹芯板在平头、半球形和锥形锤头冲击下上面板分别产生了圆形剪切、圆形拉伸和钻石形的最终失效模式,下面板的最终失效模式分别为圆形剪切、瓣形开裂和瓣形开裂;金属蜂窝夹芯薄板在锥形锤头和半球形锤头冲击下的力-位移曲线会出现单峰模式,金属蜂窝夹芯厚板在锥形锤头和半球形锤头冲击下的力-位移曲线则是双峰模式,而在平头锤头冲击下的金属蜂窝夹芯板的力-位移曲线均为双峰模式;金属蜂窝夹芯薄板抵抗半球形锤头侵彻的能力最好,抵抗平头锤头侵彻的能力最差,而金属蜂窝夹芯厚板抵抗锥形锤头侵彻的能力最好,抵抗平头锤头和半球形锤头侵彻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44.
提出了一种全机操纵面破损颤振分析的工程方法。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适航CCAR§23.629条例关于“全机操纵面颤振分析要考虑主飞行操纵系统中任何单个舵面元件损坏、失效或断开情况”的要求而提出的。利用经地面振动试验验证的AC500型飞机全机有限元模型,采用降低操纵面模态频率的方法模拟单个舵面的破损情况,完成了AC500型飞机操纵面破损10种计算状态的颤振分析,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仔细分析,表明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试验、设计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齐丕骞  牟让科 《航空学报》1998,19(3):332-334
 提出了一种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试验、设计一体化的工程方法。利用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自动识别缓冲器空气压缩多变指数和油孔流量系数等不可测参数,以便建立准确的起落架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缓冲器充填参数和油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起落架着陆最大冲击载荷达到最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成功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是在不改变机翼结构的条件下,对各外挂物的弦向布局位置和外挂联接刚度(包括侧摆、俯仰及偏航刚度)进行设计,使颤振速度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相对机翼单外挂颤振设计,进行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更易出现颤振分支改变等问题,使得多外挂颤振优化设计难度增大,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一种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优化设计的工程方法。方法利用单外挂设计的技术和程序,将多外挂设计转化为多步单外挂设计的迭代。算例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优化后模型的颤振速度提高了27.6%。  相似文献   
47.
地面模拟热颤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航空结构在气动加热和非定常气动力联合作用下,求结构热颤振特性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文中介绍了四种结构模拟颤振试验结果并与设定温度场理论计算值和实测温度场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最后对试验值进行了讨论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48.
全机非对称外挂状态颤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对称外挂状态飞机的颤振特性作了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窜支自动跟踪及可视化处理,取得满意的结果,为非对称密集模态飞机结构的颤振分析和数据处理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9.
王彬文  艾森  张国凡  聂小华  吴存利 《航空学报》2020,41(8):223987-223987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在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由于材料组分、几何尺寸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了壁板结构在服役条件下承载特性的不确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后屈曲模型验证方法。首先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不确定性参数的显著性分析,然后采用Kriging模型构建了能够表征后屈曲特性的代理模型,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获得加筋壁板后屈曲载荷概率分布,最后通过壁板结构在典型承载条件下的力学实验数据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该分析方法对于壁板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针对高超声速飞机结构试验中大范围快速升/降温加载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宽温度区间快时变热载荷模拟方法。首先,形成了一种基于平板式石墨加热元件的超高温环境设计流程,提出了考虑加热环境的加热元件厚度设计与强度校核方法;其次,针对快时变热载荷模拟需求,提出了基于加热元件与试验件解耦的快速升温方法,分析了封闭环境中强迫对流换热降温效率;最后,基于前述方法研制了大范围快时变热载荷模拟试验系统,并针对炭气凝胶试验件开展了超高温快速升/降温试验验证。研究表明,试验件表面温度响应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滞后与变化缓慢现象。针对碳基材料平板试验件,试验系统可实现500~1 800℃范围内的可控多次快速升温与快速降温,升/降温速率可达到10℃/s,为高超声速飞机结构热试验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