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运动捕捉系统,通常在进行运动捕捉前需要执行特定的标准动作来完成对准,以获得IMU坐标系相对肢体坐标系的姿态。运动受限用户(如偏瘫患者)无法完成一些标准动作,而运动正常用户,也不能保证均能正确执行标准动作,从而导致人体运动捕捉误差。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免对准动作的人体上肢运动捕捉方法,该方法无需执行特定对准动作,佩戴IMU后即可直接进行运动捕捉。通过与“T-Pose”静态对准方案比较,验证了免对准动作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基于OpenGL的虚拟人体模型进行了上肢运动捕捉实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简便有效,在无须执行标准对准动作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人体运动捕捉效果,适合偏瘫患者等行动受限的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2.
13.
调制识别是信号检测与解调的关键环节,针对卫星调制中采用的MAPSK,MQAM,MFSK,MPSK方式,提出了一种计算小波变换熵值并结合高阶累积量的联合调制识别算法.根据小波变换对时频信息敏感的特点,不同调制方式高阶累积量计算结果的区分性以及不同复杂度的调制信号熵值结果不同,分析了以上4类调制信号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熵值及高阶累积量联合的卫星信号调制识别算法.计算调制信号小波系数,据此计算熵值,实现对调制信号的类别划分,使用高阶累积量实现类别内的信号分类.经过仿真分析,可实现在8dB以上达到0.9识别率的效果,该方法对高阶(64阶调制)信号识别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genc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CPSO)对四种不同排序方案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的角度和极化方式以及吸波材料的选择、排序和厚度对双层梯度蜂窝结构的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下TM极化时的吸波特性明显优于TE极化,在入射角为60^°时最为明显;对比四种方案优化结果显示,case 1方案由于选用损耗角较小的吸波材料充当透波层,分布于蒙皮下面,而选用损耗角较大的吸波材料作吸收层,并置于吸波结构底层,因而具有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吸波效果最佳,且蜂窝高度仅为具有相同吸波效果的case 3方案的49.44%。因此,选择case 1方案作为本文最终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发动机与飞机系统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力特性,准确获取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飞机升阻特性,以带动力的某半模飞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三维流场数值仿真计算,利用风洞试验数据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总结了溢流阻力及排气干扰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动机状态变化对飞机升阻特性影响明显,在选定的发动机工作参考状态下,溢流阻力在飞机系统升力与阻力方向的分量随捕获面积比的增大分别增大、减小,排气系统实际工作状态偏离选定的参考状态越远,干扰阻力在飞机系统升力和阻力方向分量的绝对值越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甩油盘启动过程中的流动特性,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甩油盘内外两相流场流动特性,并结合高速摄影实验结果、理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甩油盘的总出流量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幅度较大。在短时间内,甩油盘各孔流量差异巨大,各孔对应的索泰尔平均直径(SMD)值相差不大,SMD主要取决于转速。各孔流量不同,雾化场分布不均匀,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二分法计算拉格朗日乘子时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 提出了拉格朗日乘子计算方法, 应用于优化准则(OC)法和导重(GW)法2种密度更新方法, 并与二分法进行了对比。建立体积约束下柔度最小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法或材料属性有理近似(RAMP)法计算单元的弹性模量;通过所提方法计算拉格朗日乘子, 并通过导重法更新单元密度;通过Heaviside投影函数减少灰度单元的数量。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所提方法对有限元分析次数并没有显著改进, 但计算拉格朗日乘子所用CPU时间少于二分法, 且密度更新次数降低至50%以下;在2个数值算例中, 采用SIMP模型时, 导重法所得结构柔度比OC法更小, 能够得到刚度更高的结构。 相似文献
为进一步提升全信息交互的多用户多向中继网络的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网络编码方法.本文方法基于多级双向网络编码操作,用户两两配对同时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符号,中继通过对接收的叠加信号进行硬判决检测以确定这两个符号是否同号,并将判决结果广播给所有用户.如果同号,则可确定这两个用户各自的发送信息;如果异号,则任意选出其中一个用户,参与下一轮配对,直到实现所有用户的信息交互.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较传统路由方法和现有的二进制网络编码方法,单源单信道的吞吐量都有显著的提升.而且,由于三电平脉冲幅度调制(3-PAM)的简单特性,与大规模多向中继网络的文献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复杂度更低,可靠性更高.此外,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采用基于低密度校验(LDPC)码的新型网络编码可以进一步增强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用户数目越多,本文方法较文献方法的增益越大,并且联合信道编码后的增益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0.
轴流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流动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加深对轴流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内泄漏流/涡流动结构的认识,针对某台用于高压压气机低速模拟的四级重复级大尺度轴流压气机上的转子,采用定常数值方法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首先用已有的试验结果校核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研究了设计点工况下端区复杂流动结构和流动损失的机理,最后比较了无叶尖间隙和不同叶尖间隙大小的轴流压气机转子端区流动结构的差别,以及设计点和近失速情况下叶尖泄漏涡结构、泄漏流/主流交界面、端壁堵塞以及端壁损失的区别。结果表明,在62.5%间隙高度以下的叶尖区域内,从前缘叶尖间隙流出的流体会卷吸成叶尖泄漏涡,且随间隙高度的增加其占据的叶尖泄漏涡的位置由内而外;而在62.5%间隙高度以上,从转子前缘间隙内流出的流体不会卷吸成叶尖泄漏涡,随间隙高度的增加流动受叶尖泄漏涡的影响越来越小,更易出现二次及多次泄漏,且所占据的弦长范围也更宽广;设计状态下,叶尖泄漏涡在向下游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步膨胀,并与主流强烈掺混,无量纲流向涡量迅速减小,但无量纲螺旋度值显示其仍能保持集中涡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