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文介绍国外机敏性研究的情况,分析了机敏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机敏性的概念和含义。介绍美国与德国合作的增强战斗机机动性(BFM)计划,两国共同研制的X-31A验证机,苏-27飞机的超机动性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讨论了满足机敏性要求的关键技术——超机动性。最后介绍国外有关机敏性尺度的研究情况和相应的绪论。  相似文献   
22.
飞机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浩 《飞行力学》1999,17(1):1-7
叙述了战斗机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的进展情况。说明了当代战斗机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以及由此提出的大迎角机动飞行的背景。着重介绍了国外过失速区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的主要方面,飞行动力学机理,操纵效能,推力矢量及其控制律,飞行品质要求及其验证和评价方法,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飞机在失速迎角区飞行的一些重要现象,然后根据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分支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分析飞机失速/过失速特性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了目前飞机设计中常用的预测失速和尾旋敏感性判据如 Cn(?)dyn 和 LCDP 等与平衡点处线化矩阵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判据可以从飞机在特定状态下的线化矩阵经简化得到。因此,它们只能预测失速迎角区的局部稳定性。而全局稳定性应当根据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分支和突变理论来研究。最后,通过算例指出了平衡点和周期吸引子与机翼摇晃、偏离和尾旋之间的关系,并用时间历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24.
根据驾驶员位置处法向加速度反应近似为零的条件,选择了算例飞机的纵向增稳器返馈系数。按文献[1]的结果,估算了乘座品质的改善情况,且分析了飞机和增稳器组合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当飞机和增稳器组合的操纵期望参数(CAP)接近9.81/1_x,则可满足乘座品质要求。同时,增稳器的工作范围在平尾总偏角的10%以内。但必须注意返馈系数和舵机、助力器的时间常数之间的匹配关系,以防止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中斜率为-20分贝/+倍频程段的频带过窄。如果平尾的面积相对机翼面积较大,例如(?)≥0.2,则在分析飞机和增稳器组合的动态特性时,必须考虑升降舵偏转引起的升力项。  相似文献   
25.
3 机敏性(或称敏捷性) 3.1机敏性定义正如机动性最初才提出时的情况一样,对什么是机敏性?如何衡量它?它与飞机的作战效能有多大关系?设计战斗机时怎样来保证机敏性等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通常的说法是:机敏性是飞机的机动性和机动能力变化速率的综合评价。或者说飞机改变机动状态和转动机动平面的能力。对飞机的机敏性要求都是从如何取得空战优势的角度考虑的。例如,在战斗机1对1空战时,与空战胜负的直接有关因素为:(1)两机的相对速度、我机的角点速度  相似文献   
26.
飞机的每一个飞行阶段都可看做为它在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即按给定的运动参数变化规律和预定的轨迹飞行。例如,以等速作直线巡航飞行、转弯、跟踪一个活动的目标等等。在实现这些飞行任务的过程中,要求自动器控制的飞机运动参数往往有多个,同时它所能操纵的操纵面也可以有多个。例如,在纵向运动中可以操纵油门、升降舵、襟翼等;在横航向运动中可操纵副翼、方向舵等等。如果把每一个操纵而以及与它相关连的各个环节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