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65篇
航天技术   8篇
航天   1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31.
使用了一种作为主流供油的侧喷挡板喷油杆,研究了主流供油与尾缘吹气稳定器局部供油的燃油匹配规律,揭示了尾缘吹气稳定器的性能特点.同时,为了验证侧喷挡板这种新的燃油匹配方式是否具有优越性,使用两种不同型式的火焰稳定器作为主稳定器,将其与一种逆喷挡板匹配方式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使用吹气稳定器作为主稳定器,侧喷挡板的燃烧性能好于逆喷挡板.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尾缘射流出口缝宽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在来流λm-0.1,0.18,0.25和丁Tm-53,63,3 K状态条件下,分别对缝宽为1,2,4 mm的尾缘吹气式稳定器和V型稳定器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贫熄特性、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燃烧试验结果表明缝宽对尾缘吹气式稳定器燃烧性能有明显影响.在本模拟条件下,缝宽较窄的稳定器贫熄边界较宽,缝宽为1 mm的尾缘吹气式稳定器贫熄边界最宽;从出口温度分布可以看出,缝宽小的尾缘吹气式稳定器高温区域较大;缝宽较小的稳定器燃烧效率较高,缝宽1 mm的稳定器燃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3.
跨音风扇激波/漏流涡干扰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波/漏流涡干扰系旋转运动与突然的逆压力梯度的强相互作用,引起各自形态和强度发生变化。涡破裂对风扇/压气机效率和稳定性十分不利。本文探讨了激波/漏流涡干扰的物理模型,通过求解涡核运动方程,分析了涡核特征参数对涡破裂的影响,为控制涡破裂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34.
火焰稳定器稳焰机理的非定常观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低速风洞中,利用在线式互相关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系统,对尾缘吹气式火焰稳定器及V型火焰稳定器的近尾迹流动进行了测量,在瞬态场尾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稳焰机理的非定常观点,探讨了近尾迹流动结构中旋涡的交替生成和脱落在火焰稳定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驻涡燃烧室凹腔流场结构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驻涡燃烧室采用凹腔结构稳定火焰,研究凹腔内不同燃料与空气喷射情况下的流场结构非常重要。采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了驻涡燃烧室凹腔在不同主流速度下的流场,并对比分析了凹腔进气结构分别为不开冷却缝及油气渗混孔、开冷却缝不开油气渗混孔、开冷却缝和后体油气渗混孔、开冷却缝和前体油气渗混孔时的流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主流速度下所设计的不同凹腔进气结构均能在腔内形成稳定的涡,冷却缝对流场的影响较小,凹腔油气掺混孔在开孔截面上对流场及涡核中心位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采用轨道扩散模型计算火焰稳定器表面集油率的方法,并计算了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集油率,分析了影响集油率的因素。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计算稳定器表面的集油率,经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7.
采用蒸发管供油的驻涡燃烧室点火及贫油熄火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驻涡燃烧室拓宽燃烧边界的能力, 设计了一种驻涡燃烧室实验件, 并对其点火性能和贫油熄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驻涡燃烧室采用汽化器和蒸发管的组合作为供油方式, 以煤油为燃料, 实验中改变燃烧室的进口条件, 测试其点火极限和贫熄极限.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蒸发管供油驻涡燃烧室具有良好的点火特性和贫油熄火性能.   相似文献   
38.
通过数值模拟了后体角为60°,120°和180°三种尾缘吹气稳定器的回流区,试验测试了后两种稳定器的冷态雾化场、贫熄边界和燃烧效率,从而研究了尾缘后体角改变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后体角直接影响回流区大小和雾化质量,从而影响稳定器的燃烧性能.燃烧试验表明120°尾缘吹气稳定器贫熄边界和燃烧效率优于后体角为180°的稳定器和槽宽大50%的V型稳定器.   相似文献   
39.
外涵引气加力喷油杆冷却特性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新型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的结构方案.共设计了不同结构尺寸的8种新型双层喷油杆冷却套,在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换热特性和高温工况下流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综合其引气和冷却性能,对比八种尺寸套管,选取了较为合适的冷却套管结构尺寸.并对这种尺寸的套管进行了油杆内壁温度沿杆高的变化、油杆内壁温度随冷却气总压的变化及油杆内壁温度随套管进口雷诺数的变化的研究.实验表明:可以有效从外涵引气(压差850 Pa时,引气量9 g/s),能够较大降低油杆内壁温度(冷却效率0.7以上).   相似文献   
40.
为了验证尾缘吹气火焰稳定器在更宽工作范围内的燃烧性能,对其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更宽的应用条件下不同尾缘射流速度、尾缘射流当量比及来流速度等因素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V形稳定器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更宽工作范围内上述因素对吹气稳定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与较窄范围内的相应实验规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但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