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05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为了探讨航天飞行初期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及“空间适应性综合症”的机理,实验观察了12名受试者在头低位6°卧床期间心率、呼吸、体温和脑电的变化。实验中所有指标均同时记录在卧床实验室配套的生理测试处理系统上,并用此系统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计算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头低位卧床中人体内的一些重要生理功能如心率、呼吸、脑电的昼夜节律仍存在,但出现一定的紊乱,表现在:①心率昼夜变化双峰波消失或模糊,时相推迟。②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额部皮肤温度无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腿部皮肤温度在卧床初期明显增加,之后波动较大。③卧床中脑电α波段功率谱值下降,而δ、θ波功率谱值上升。卧床中R-R 间期频谱分析和脑电功率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卧床中心脑的调节和皮层的兴奋性也发生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72.
模拟失重时家兔耳廓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失重时体液头向分布这一因素对微循环的影响,比较了两组兔(平卧组和头低位20°悬吊组)在实验7天中耳廓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证明体液头向分布可引起一定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毛细血管和细静脉管径变粗、流速减慢、血液在静脉中潴留、红细胞聚集、耳廓出血及立位时微血管调节功能发生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出现相应变化。本文分析了其中一些变化的起因,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3.
MTPS金属蜂窝夹芯结构尺寸效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蜂窝夹心结构是可重复使用金属热防护系统的主要子结构,优化其结构参数,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修正Gibson公式与最小势能、余能原理推导出蜂窝夹芯层的9个等效弹性参数。考虑金属蜂窝夹心结构总质量与沿厚度方向的挠度值多指标要求,采用有限元正交数值迭代模拟方法,对结构的尺寸效应进行分析,并优选出良好的结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结构参数依次为金属蜂窝的高度、蜂窝的壁厚、面板厚度及蜂窝内切圆直径。  相似文献   
74.
为满足直升机传动系统对复杂工况下齿轮轻量化设计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高功率密度斜向支柱锥齿轮辐板结构的设计优化方法。基于考虑应力约束的变密度法,对锥齿轮辐板进行了拓扑优化与重构,得到一种新颖的突破传统构型的高功率密度斜向支柱锥齿轮辐板结构。在传统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链和进化因子,自适应地选择跳变策略和延迟信息,进而发展了智能先进的时滞跳变粒子群优化(Switching delayed PSO,SDPSO)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斜向支柱锥齿轮辐板结构的尺寸优化。优化后,锥齿轮辐板质量共减小了19.24%,所有工况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共减小了7.27%,各工况应力分布更加均匀,证明了所设计的锥齿轮辐板的结构优势和所提出的设计优化方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5.
隐身技术和隐身武器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隐身技术应在注重雷达隐身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红外、声和视频等其它隐身技术;然后介绍了国外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最后指出隐身技术和隐身武器的宽频带、全方位、全天候和智能化是其隐身特性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76.
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测热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超声速飞行中飞行器表面气动加热量是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最为关键的设计输入,在理论计算与地面模拟的有限近似条件下,通过飞行试验实时获取真实环境下飞行器表面的气动加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计算模型与地面试验的验证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列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飞行试验与测热方案。以“内置式”与“嵌入式”作为测热技术的分类特征,介绍了各类测试设备及相应的飞行试验结果。着重分析了“热匹配性”与“结构匹配性”作为关键因素对飞行测热技术的影响,通过飞行试验实例介绍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工程经验。归纳了飞行测热技术发展的共性、特点与未来趋势,并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现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7.
飞机座舱盖热疲劳试验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座舱盖热疲劳试验台试验段流动及换热计算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及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大量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提出了座舱盖导流罩型面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采用根据该方案修改的导流罩外形,解决了试验中座舱盖前后缘温差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叙述了3种辐射式热防护系统(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金属热防护系统和金属热减速伞)在不同航天器上的应用,介绍了辐射防热材料(外蒙皮材料、表面涂层材料和隔热材料)的发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79.
FY-1D极轨气象卫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风云一号D”(FY-1D)极轨气象卫星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遥感仪器配置等总体组成概况。简述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入轨过程,给出卫星姿轨控、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空间粒子成分监视器、传输信道、星上记录储存和卫星其他功能、性能在轨测试的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的性能优于设计要求。最后列举了卫星的某些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80.
为保证输送系统流量供应的稳定性和准确度,设计了一种新型可调汽蚀文氏管并提供了设计思路,其具有设计简单、线性度好、流量调节范围广等优点。通过理论分析,对该新型可调文氏管的流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获得流量与行程的关系式。最终选用较小的针锥全角、较大的喉部直径、截断针锥等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可调文氏管的线性度。对该可调文氏管进行了水试试验,通过不断调整针锥行程,获取了流量与针锥行程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可调文氏管满足10:1的流量调节比要求,同时在超大流量调节比下依旧能够保证较好的线性度,可以作为流量调节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