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10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导叶冷却对涡轮级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某高压燃气三维扭转涡轮导叶全叶身冷气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在设计转速下改变冷气流量对叶片气动性能、冷却效率和叶栅通道损失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冷气流量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转速对涡轮级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气流量对导叶冷却孔附近区域的静压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下游转子的型面静压影响不大;导叶冷气射流对叶栅通道内主流气流角影响较小;冷气流量占主流流量由2.50%增加至6.25%,叶片绝热壁温降幅达11.19%,导叶叶栅通道总压损失和能量损失分别增加了12.95%和12.01%,而涡轮级功率和级效率分别降低了2.39%和1.51%.   相似文献   
252.
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屈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虑到了横向剪切的作用,通过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和能量变分方法建立了复合材料夹芯板的稳定性控制方程,在位移场的表达式中,将横向和纵向位移对z进行泰勒展开,并且保留了前四项,在使得横向剪力满足在上下表面为零的条件下,选用了同一阶剪切理论相同的参数,即引入参考曲面的法线转角φx,φy,避免了引入横向剪力修正系数。给出了满足不同边界条件的基本项,采用了Galerkin方法,对稳定性方程求解,在对控制方程线性化以后,通过计算系数矩阵的最小广义特征值来获得了屈曲载荷,并且将屈曲载荷计算与文献做了对比,分析了夹芯板的几何尺寸,纤维铺设方式以及边界条件对屈曲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3.
254.
255.
目前传统向量场直方图(VFH)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陷阱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陷阱检测机制与动态阈值更新策略的改进VFH算法,更加符合局部未知环境下无人机路径规划的要求,并针对复杂未知场景中无人机避障问题,提出了基于A*算法和改进VFH算法的避障算法。首先,无人机根据全局已知障碍物信息,基于A*算法构建目标航路点;其次,在目标航路点不可达的情况下,无人机根据运动状态与激光雷达探测到的地形信息,基于改进向量场直方图算法进行局部规划。在局部规划中,针对传统VFH算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针对传统VFH算法的无记忆性导致在一些特殊场景中易陷入局部陷阱,本文提出陷阱检测机制的VFH算法,动态选择历史信息增强向量场直方图算法的记忆性,无人机可自主检测陷阱并及时跳出;针对向量场直方图算法的阈值敏感性问题,设计了动态阈值更新策略,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复杂或稀疏的障碍物环境中,动态平衡避障安全性和抵达目标的时效性。最后,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传统VFH算法易陷入局部陷阱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56.
譬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化现象,在文化典籍中随处可见。目前学术界已从多个角度对譬喻进行了探讨研究。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印认识论的角度,利用儒家、墨家及佛教典籍中的丰富材料,对譬喻进行再研究。通过研究,文章认为:(一)譬喻是建立在“直告之不明”“义理难晓”的基础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明意手段;(二)为了实现明意目的,人们往往是引类以譬喻,即在“类同”事物中,由先前已认识的事物类推到尚未认识的事物;(三)譬喻表达的过程是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的过程,而譬喻认识的过程则正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