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0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进一步提升星敏感器的星点定位精度,分析星敏感器的像素误差来源和形成机理,提出一种多帧相关滤波的像素非均匀性误差校正方法.根据星图中星点的位置确定质心定位域和局部校正域,利用当前帧星图信息和前一帧的局部校正域信息预测当前帧的校正域,满足校正条件后采用差分法校正质心定位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星图的非均匀性噪声,提升星点定位精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13.
点云数据配准是三维重构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稀疏扫描点云数据配准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四点算法的全局配准算法进行初始配准,再使用迭代最近点算法精确配准.针对直接扫描所得到点云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D Tree点云均匀采样简化算法,并且对传统基于四点算法中的阈值参数进行了统一,确定了各误差阈值参数和点云密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卫星稀疏点云的配准,改进的四点算法配准耗时仅为几何哈希算法的42.49%.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空间非合作目标近距离逼近过程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问题.针对采用双目视觉敏感器实现对非合作目标的观测情况,提出一种考虑成像误差的目标位置矢量计算方法,有效保证目标位置解算的可行性.在主星视线坐标系下,分别考虑逼近过程的最大相对速度约束、控制推力和力矩约束,设计了基于非线性项解耦的递阶饱和PID形式的近距离逼近位置控制律和姿态控制律,并在逼近过程中设置停泊点以确保与目标无碰撞.最后对典型航天器非合作目标抓捕任务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在满足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任意方向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抓捕任务.  相似文献   
15.
16.
胡寿松  金龙  王非 《航空学报》1994,15(9):1051-1056
 从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出发,提出了对关联大系统的传感器故障具有完整性的分散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应用鲁棒性指数特性,对歼击机纵向控制系统进行分散鲁棒性设计。这种完整性的设计方法,使得歼击机在传感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都能稳定地飞行并具有参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1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是围绕着决策行动主体进行的支持管理人员进行非程序性决策的一种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以处理非程序性决策为主;(2)是对管理人员决策的支持而不是代替;(3)系统本身要求具有灵活性,采用联机对话方式,以便利用人的经验和系统提供可供分析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目前的DSS一般由一个数据库、一个模型库以及复杂的软件系统构成。2 ESS(Executive Support System,高层主管支持系统)——是综合了各种信息报告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特色而构成的一种专为组…  相似文献   
18.
简介 对于在国际空间站(ISS)高度的舱外活动,观察表明:通过南大西洋异常带(SAA)和地磁极时会受到大剂量辐射。所有这些辐射都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使得ISS的大型结构具备阴影部分,因此,预估这些情况下潜在的剂量暴露会特别复杂。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在2001~2002年空间站应用可行性研究中,有一项是日本妇女空间论坛(JWSF)与日本国家空间发展局(NASDA)合作的太空食品研究计划。此计划是由JWSF提出的,主要解决航天员长期驻留在外太空时的食品问题,他们准备将日本食品作为太空日常食谱中的一部分。在此项研究中,JWSF将进行以下工作:1)与8名日本航天员和7名外国航天员座谈,了解他们对长期飞行航天食品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