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9篇 |
航天技术 | 16篇 |
综合类 | 26篇 |
航天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用换铰法确定位移法中独立的未知结点线位移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定向支座的换铰处理方法,论证了与杆轴平行的链杆支座、定向支座处的线位移不必作为位移法独立的未知结点线位移,与杆轴垂直或斜交的链杆支座、定向支座处的线位移一般要作为位移法独立的未知结点线位移,总结出了用换铰法确定位移法中独立的未知结点线位移的简单计算公式,使得换铰法不再受边界条件的限制,并通过实例计算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2.
以U-blox单频接收机采集数据,在GPS与GPS/BDS两种解算模式下进行局域增强精密单点定位(PPP)解算,并进行模糊度固定,对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定位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环境下,GPS/BDS浮点解收敛至cm级需3min左右,较GPS缩短64%,GPS/BDS定位精度RMS在平面与高程方向分别为(3.2cm,2.7cm),较GPS提升(47%,59%);GPS/BDS在30s左右可固定模糊度,固定后定位精度为(0.4cm,1.0cm),较GPS/BDS浮点解提升(88%,63%)。在动态环境下,GPS/BDS浮点解收敛至cm级需4min左右,较GPS提升59%,定位精度为(3.1cm,5.9cm),较GPS提升(34%,43%);GPS/BDS获得固定解需2min左右,固定后定位精度为(0.7cm,1.0cm),较GPS/BDS浮点解提升(77%,83%)。 相似文献
163.
164.
实验研究微尺度射流流场中微细梁发生的振动过程,并提出基于该原理测量微尺度射流速度.实验使用长度56. 2mm、直径约0. 07mm铜丝作为微细梁,使用直径约0. 36mm喷管产生的微尺度射流.使用高速摄影仪观察射流流速在2. 7~27. 3m/s间梁振动的变化.试验结果发现当射流喷嘴对准梁3/5处时,振动过程中振幅随射流速度上升.而当射流喷嘴对准梁的9/10和3/4处时,在高流速下,振幅不随流速上升.使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测量梁的振动,当喷嘴对准梁的3/4处,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有效值随射流流速线性增长.但在其他位置,由于磁铁改变了梁的均匀结构,振动随流速的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165.
结合流场校测和压气机叶栅试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算术平均、质量平均和掺混均匀法3种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叶栅流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探索了复合探针在叶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探针在跨声速、俯仰角为-15°~1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3种数据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平面叶栅流场测量.通过流场校测和叶栅试验,验证了复合探针在流场测量中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其数据处理方法为叶栅流场提供了基础性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66.
167.
利用PIV设备,在相同喷射压力和不同喷射脉冲下对分属液膜射流和圆形射流两种理论喷射类型的典型喷油器-涡旋喷孔和双喷孔喷油器的汽油雾化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涡旋射流的油锥前锋以及外缘部分的油膜破碎均匀且雾化效果较好;双孔射流的雾化油滴粒子都集中分布在喷射中心线上,且油膜连接比较完整,雾化效果较差。涡旋射流雾化粒子的速度场分布比较膨胀和发散,而双孔射流的雾化粒子集中分布在中心线上(与浓度分布规律一致);相同时刻,双孔射流雾化粒子的速度绝对值最大值均明显大于涡旋喷孔。针对两种喷嘴都存在:喷射过程中越靠近喷嘴出口处的区域速度绝对值越大,而停喷后,高速区都集中在喷雾的前锋;在一定的喷射压力下,喷射结束时的贯穿距离与喷射脉宽基本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8.
考虑一类航天器姿态最优控制问题,通过控制参数化的方法和约束转录的方法,将航天器姿态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最优参数选择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区间时间变换方法用于解决最优参数选择问题的切换时间点的计算问题.将时间切换点按顺序分为一系列子集,将每个集合的所在的时域宽度作为决策变量进行优化,每个子集内的切换时间点将会随着此决策变量线性变化.由此,控制值将分布在数个稠密或稀疏的区间内,而不是由均分的分段常值函数表示.相比于全时间节点优化技术,此方法有效的降低了需要计算的决策变量的数量,增加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9.
MINISAR: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扩展的合成孔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NO-FEL正在开发一种称作“MiniSAR”的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扩展的SAR/MTI系统。该小型合成孔径系统的体积和构造都很独特。最初,要将验证系统安装在一个两座滑翔机平台上。该雷达将尽可能使用商用货架产品(COTS)。本文阐述了TNO-FEL及其合作者在2002年制造的小型合成孔径雷达样机的概念和设计。
前端是一个有源相控阵天线。该天线由三堤含有波束形成网络、T/R模块和天线单元的平板组成。平板是一块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块板上的多层微波板。每块平板集成有8个T/R模块。T/R模块的基础是TNO-FEL(TNO物理与电子实验室)开发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天线结构大小可变,可扩展至在MiniSAR系统中安装更大的天线或多个天线。
该系统将安装在滑翔机平台机翼下的一个COTS吊舱中。TNO-FEL开发的这一平台既用于遥感,也用作无人机工作时的TNO—FEL教练台。该平台将在运行调试中为检验新概念和各项技术提供极好的机会。
雷达工作在X波段,中心频率约为9.75GHz。样机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达到500MHz的带宽。系统将在高分辨率模式下覆盖至少1千米的地带,而在条带图像模式下覆盖大约4千米的地带。此外,MiniSAR将有一个三通道动目标显示模式。为了机上质量控制和运行支持,将为系统开发一种快视合成孔径雷达处理器。近期,有望扩展MiniSAR系统,使其包含交叉轨迹干涉仪和极化测定仪的更多能力。这个MiniSAR系统是TNO-FEL及其合作伙伴联合设计的。 相似文献
170.
针对PHS基站U口工程故障现象,从雷击防护的方面入手,通过对基站的电路拓扑结构及器件参数选择的分析,优化电路设计,以达到减小或者消除电路保护盲区,提高U口整体防护水平,通过改进总结出一般室外型信号端口防雷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