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75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21.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高空台试验技术研究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分开排气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与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结构、技术特点和对试验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国内新建高空舱的设备特点和试验能力,提出了分开排气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该高空舱内试验前需开展的技术研究工作,明确了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开展首次高空台试验前应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研究对其他新型发动机高空台试验技术研究需求分析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江中正  赵文文  袁震宇  陈伟芳 《航空学报》2018,39(10):122057-122057
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NCCR)模型是在Eu的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GHE)基础上,通过绝热假设、Eu封闭和Myong简化推导出的关于非守恒量(黏性应力与热流)的非线性代数方程,有效拓展了线性的纳维-斯托克斯-傅里叶(NSF)本构模型在非平衡流动中的模拟能力,为快速准确模拟连续与稀薄耦合流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针对该模型开展滑移边界条件研究,结合努森层内物理量非线性分布的特点,提出一套在物面处与模型精度相一致的非线性修正滑移边界条件。在有限体积框架下,采用AUSMPW+格式和LU-SGS方法以及NCCR的完整耦合求解算法,对不同稀薄程度的高超声速单原子氩气圆柱绕流和平板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CCR模型的修正边界条件准确刻画出物面努森层内流动的非线性特点,有效提高了固壁滑移边界的精度。采用非线性修正边界的NCCR模型准确预测了连续流、滑移流和过渡流域的物面压力、摩阻与热流系数。  相似文献   
123.
结构系统可靠性初步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基于系统可靠性理论的广义结构余度概念,探讨了单元初步损伤程度、载荷设置水平、单元强度差异系数等因素对系统综合失效概率相对及绝对界宽的影响,用实例计算说明在大型结构系统的方案设计阶段,以主模失效概率初步评估系统综合失效概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4.
共轴双旋翼与单旋翼悬停流场实验测量值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得的数据为基础,全面比较了共轴式双旋翼与单旋翼尾迹流场中轴向、径向和周向速度的特点与差异。分析指出,由于双旋翼相互间的气动干扰,导致其流场与单旋翼的明显不同,而这些不同沿各向异性,轴向最大,径向次之,周向最小。文中对周向速度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特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这对建立共轴式双旋翼尾迹流场的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针对某支线客机,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完成了该客机增升装置的气动优化设计。首先根据飞机的相关参数确定增升装置所要达到的气动目标,设计增升装置在机翼的展向和弦向的类型和布置方式,从而确定增升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在二维增升装置设计中,使用NURBS曲线参数化拟合多段翼型缝道部分的外形,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算法对三段翼型的缝道外形和缝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三段翼型起飞、着陆构型,提出一种二维三段翼型(前缘缝翼、主翼、后缘襟翼)的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在三维增升装置设计中,根据增升装置在机翼展向和弦向的布置方式,取若干关键截面,按照三段翼型的优化结果生成三维增升装置。对三维增升起飞构型和着陆构型的气动特性分析评估表明,所设计的三维增升装置满足设定的气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